央廣網廣州4月8日消息(記者郭翔宇 通訊員廖培金 李國全)記者從廣州市民政局獲悉,據統計,清明節假期間,廣州市各拜祭場所共接待群眾約217.95萬人次,車輛29.41萬臺次,骨灰撒海預約累計1034具。
相比往年,今年清明小長假錯峰出行更加明顯,市民群眾乘坐地鐵、公交車前往祭掃的比例較往年大幅度提升;自駕車市民,服從指引,進出銀河園地區通行有序;各地鐵、公交站臺,市民群眾自覺排隊,秩序井然。其中,市、區民政部門印制宣傳冊、海報、橫額等共計6萬余份進行派發和張貼,發動1000余名殯葬信息聯絡員進行宣傳引導;市交委積極協調公交運輸公司開通了12條清明臨時公交專線,加密3號、6號線等地鐵車次,增密40條通往主要祭掃場所的公交線路班次、增幅10%-20%。清明小長假期間,4月5日、6日、7日全市各拜祭場所分別接待拜祭群眾約111.63萬人次、16.18萬車次,59.56萬人次、7.98萬車次,46.76萬人次、5.25萬車次。
此外,無煙拜祭、鮮花拜祭、靈牌位拜祭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更為市民群眾接受、認可,銀河地區未發現燃燒紙錢現象、白云山思園保持全園無煙祭掃,全市主要祭掃場所沒有燃放鞭炮等現象;通過寄語卡片傳遞思念、送出親情寄語上萬條。市民自覺遵守交通和拜祭場所秩序,沒有高聲喧嘩,主動清理祭掃用品,有序離開拜祭場所。大力推廣以骨灰格位寄存為主,撒海、還林、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生態安葬方式,開啟骨灰撒海常態化服務,節地安葬、綠色安葬及骨灰寄存、骨灰還林、骨灰撒海、草坪葬、花壇葬、壁葬等節地生態葬法逐步被市民接受。據統計,清明期間骨灰撒海預約累計1034具,比去年同期增加2倍;至2018年底廣州市節地生態安葬率達83%,居全國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