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福州1月13日消息(記者張子亞)為深入打通福州市大中小學生思想引導一貫制工作,福州市團市委、市教育局、閩江學院團委12日召開福州市大中小學生素質教育一體化交流研討會,與會成員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暢談深化“第二課堂”在中小學校試點工作中可能面臨的困惑和挑戰。
福州市團市委、市教育局相關部室負責人在會上分別發言認為:2017年9月,閩江學院率先在福建省全面實施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在深入挖掘第二課堂育人價值,系統提升第二課堂育人實效,健全完善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深度融合、相輔相成的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其衍生的“青春薪課堂”、“社團課程化”品牌,為推進大中小學素質教育一體化銜接工作積累了一定的能量。目前國家推行的高考改革,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已作為一項被寄予厚望的教育改革舉措,在部分地區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成效,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錄取方式將成為大趨勢,探索大中小學素質教育一體化銜接等前瞻新的議題,深入研究符合教育發展規律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蘊涵重大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閩江學院黨委副書記陳曦說:“閩江學院‘第二課堂’成績單結合高校實際搭建起來的積分評定體系、課程項目體系、記錄評價體系、數據信息體系、動態運用體系、價值運用體系,特別圍繞學生能力模型搭建的大數據平臺,與現行中小學圍繞‘德、智、體、美、勞’搭建的素質教育評價體系有諸多交集,其對于深化大中小學素質教育一體化銜接,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合力育人機制,推動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有效銜接等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實踐素材。”
十余位教師代表也先后發言,暢談深化“第二課堂”在中小學校試點工作中可能面臨的困惑和挑戰。福州建筑職專團委書記何伙珍老師談到:“近年來的中職的升學改革,明確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作為畢業升學的主要依據,目前在評價體系設計、評價方式和程序、評價結果運用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待解決的新問題;中職學校對于“第二課堂”工作的深化動機較之其他類型的學校更強,其已成為謀求自身發展、實現與市場接軌、大力提高育人質量、有針對性地為企業培養一線實用型技術人才的重要舉措。”
“目前中小學關于黨團活動、志愿者時長、社團活動的認證工作一般由德育處、團委和教務處共同分擔,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且通常采用紙質登記的形式,急需結合信息化手段、多部門聯動搭建合理的評價體系,在數據共享的基礎上對中小學生素質培養質量開展科學評價,可考慮以團委工作創新為突破口,逐步加大品牌影響力,吸引學校內部更多資源介入,實現合力建設。”福州十一中團委書記、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徐珍穎老師說。
本次研討會,與會人員還就“青春薪課堂”的文化周邊推廣等問題作了深入討論,增進了對“大中小學素質教育一體化”等改革重難點問題的共識。這也是福州市首次由共青團組織、教育部門和直屬高校團委攜手圍繞如何深入開展青少年思想教育建設一貫制工作進行研討,旨在通過團教緊密協作,不斷創新福州市青少年素質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模式,拓寬教育部門、團組織和高校間彼此協作的渠道,更好的服務青少年學生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