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哈密1月3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哈密臺記者董繼芳)近兩年,新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不斷出臺強農惠農富民政策,加快構建特色養殖、鄉村旅游、家庭手工業等鄉村產業體系,以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今年63歲的土列斯·薩哈爾別克是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黃土場開發區黃土場村牧民,2016年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為實現脫貧,他分到了當地政府發放的奶駝及生產母羊。今年,他家收入預計可以達到2萬多元,他說:“現在我家的駱駝數量已有15峰,我還有政府劃分的2000畝圍欄草場,我想充分利用草場優勢和政府扶持政策繼續發展養駝業,增加駱駝數量,爭取到2020年達到小康水平。”
為了幫助農牧民脫貧增收,鞏固脫貧成果。2017年以來,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推行“一村一品或多品”“一戶一業或多業”的產業扶貧模式,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產母羊、奶驢、奶駝等特色養殖業及鄉村旅游、家庭手工業,幫助農牧民穩定增收。截至目前,全縣共為貧困戶發放奶駝470峰、奶驢624頭、生產母羊6350只,使963戶已脫貧農戶實現年人均增收1000元。同時,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還積極引導農牧民與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建立緊密聯系,采取土地流轉、牲畜托養等方式參與收益分紅,并實現穩定就業。
今年31歲的胡阿提目前在巴里坤健坤牧業有限公司上班,他家里的10只生產母羊也托管在公司里,每年還有1200元的分紅。胡阿提告訴記者:“我一個月工資3000元左右,有穩定的收入,現在我干的全是技術活,我會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據了解,2016年以來,巴里坤縣健坤牧業有限公司與全縣1932戶貧困戶簽訂了托養協議,每年分紅一次,僅這一項可使脫貧戶每年每戶增收1200元。目前,有33戶像胡阿提一樣的貧困戶在巴里坤縣健坤牧業有限公司的分割、冷鏈、屠宰、熟食、流水線上上班。同時,公司對農牧民飼養的牛羊以市場價進行訂單收購,間接帶動5000多戶農牧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