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銀川11月1日消息(記者許新霞)記者從10月31日下午召開的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2018年第38次常委會議上了解到:前三季度,寧夏全區經濟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84.66億元,增長7%,高于全國0.3個百分點,增速居全國第13位、西部第6位、西北第2位。
分析認為,前三季度,寧夏農業生產形勢總體穩定,蔬菜、豬牛羊禽、牛奶等產量增勢良好,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比重提高到86.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9%,高于全國0.5個百分點,利潤增長35%,冶金、機械、化工和煤炭行業穩中有增,投資降幅有所收窄,比1到8月份收窄1.6個百分點。出臺促進服務業發展23條,服務業增加值增長8.4%,高于全國0.7個百分點。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城鎮新增就業7.7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物價總體平穩,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漲2.4%,低于控制目標0.6個百分點。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8.93億元,增長5.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12.87億元,同口徑增長5.8%,完成年度預算的70%,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
工業方面,寧夏各級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自治區全面落實“創新驅動30條”,加大創新投入,自治區本級投入預算較2017年增長82%。穩步推進工業園區優化整合和低成本化改造,將全區33個園區整合優化成22個,并明確產業定位。啟動工業對標提升轉型發展十大行動,支持“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抓好100個重點技改項目,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推進“科技支寧”東西部合作和沿黃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專項,支持62個企業創新發展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專用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呈兩位數增長,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41.4%,新產業、新業態、新動能加快成長。
分析認為,在經濟發展穩中有進的同時,目前,寧夏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十分突出的問題,既有長期積累的結構性問題,也有外部環境變化產生的階段性問題。具體表現在:工業向好基礎仍不穩固。進入三季度,受國家政策補貼利好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主要行業增速加快,但受中美貿易摩擦、原料成本上升、資金短缺等因素影響,停減產企業數量依然較多,停產企業184戶,減少產值103.1億元,特別是輕工業降幅較大,同比下降9.5%,下拉工業1.3個百分點,13個輕工行業中有10個行業下降,其中紡織業下降47.5%,醫藥業下降32.1%;非公經濟增長乏力,增速比全區低3.1個百分點。另外,投資形勢依然嚴峻、服務業增速有所放緩,風險防控任務艱巨。部分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問題,有傳導蔓延的跡象,一些重點行業和企業出現新的風險點。
會議提出,下一步,各級各部門要著力打好抓風險防控、務實推進精準脫貧和守住生態環保底線“三大攻堅戰”,著力抓好項目投資,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著力抓好民生保障,確保未來經濟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