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9月20日消息(記者黃立新 劉濤 舒隆煥)第六屆“創青春”陜西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9月18日收官。至此,陜西青創賽已走過6個年頭。創業政策、創業環境、創業氛圍趨好,創新創業舞臺不斷升華,賽事的關注度和社會價值也不斷提升,越來越多青年的創業項目在三秦大地生根發芽,走出陜西、著眼國際。
陜西青年創新創業項目嬗變
第六屆“創青春”陜西省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歷時3個月,涵蓋現代農業、商業、工科、互聯網等方面,870多個項目報名參賽,最終18個優秀項目進入決賽。陜西省青年創業協會會長王武全程關注賽事并擔任創業導師,老創意新思維、新項目新科技不斷涌現讓他倍感欣喜。王武會長說:“今年的創新創業項目更接地氣了,能和市場、消費及資本緊密結合,涉及農產品深加工、食品安全、軍民融合、脫貧攻堅、文創創意等,既有陜西特色、又有時代特征。
第六屆“陜西青創賽選手講演項目(央廣網記者 舒隆煥 攝)
據統計,6年來,直接參與創業青年近11.3萬人,累計8439個項目參與大賽,促成融資5.68億元,帶動和解決就業8.7萬余人。近幾年,陜西省青年創新創業在國家級比賽、創業孵化基地、創業項目、創業導師隊伍育成、創業者培訓等成績斐然。陜西青年的參賽或創新創業項目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小型加工、產品營銷等占大多數,到科技產業占大多數的嬗變。其中,航空、航天、兵器等精尖科技項目亦不在少數。
在青年創業創新的浪潮中,陜西高科技、硬科技項目、文創項目“井噴”,與陜西雄厚的科研實力、教育資源和文化底蘊密不可分。來自北京的創新創業導師潘志堅看好陜西青年的創新創業項目特色:”能夠跟陜西國防、軍工、高科技、硬科技、農林、文化優勢等融合,創意源于生活、創新符合省情、創業服務于三秦,未來可期、大有可為。”
青年創業貴在堅持
說起創新創業,有人說靠情懷,有人說靠好項目,有人說靠機遇,但深耕創業的青年卻認為,創新創業貴在堅持。今年30歲的創業青年朱軍強團隊在“農林廢棄物熱解生產活性炭及相關產品產業化開發項目”上已經“折騰”了十多年。朱軍強團隊主創人員2005年上大學時便接觸農林廢棄物處理,有過創新嘗試,但從未有過創業的奢望。他說:“10多年前,基本沒有青年人創業的沃土,我們認為創業都是有錢人、有資源的人能做的事兒。”
文創項目,手繪“絲綢之路”地圖(央廣網記者 舒隆煥 攝)
朱軍強團隊的項目曾在大學校園也有過多次創新創業的嘗試,但往往被視為“不務正業”,老師們認為學生就該好好學習、好好寫論文,畢業找個好工作。我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引導、全國“雙創”的浪潮中,該團隊才開始了真正的創業。朱軍強說:“從參加大學挑戰杯到陜西青創賽,再到全國參賽比拼,如今成立公司、接項目,我深知創業很辛苦,首先得敢想、能堅持,其次是‘借船出海’。”
“青創賽”為一批青年提供了展示創新創業項目的舞臺和創業、就業的機會、起點。西北政法大學大四學生劉德琳4年前帶著對十三朝古都文化的好奇來到西安,如今已是一位文創產業的創業者。劉德琳說:“西安文化底蘊深厚,又是絲路起點,開放包容的西安,有文創沃土,也有創業的空間,盡管我做的只是一副文創地圖、一把文創雨傘,但我有信心用小產品、好創意,講好長安故事。”
勇于創新敢于創業 杜絕同質化
記者采訪本屆陜西青創賽發現,融資和開拓市場成為青年創業的瓶頸,往往關乎一個創業項目、創新企業的生死存亡。2013年參加陜西首屆青創賽的青年創業者武錚說:“比賽剛結束,大賽中的風投企業就主動聯系到了我,成了我創業起步最關鍵的一步。”風險投資讓武錚的創業跳躍到更高階段的同時,也堅定了他繼續走下去的信心。目前,武錚的公司已與國內一家上市公司合作,承接楊凌、韓城等中小城市的餐廚垃圾處理業務,計劃2018年底建成10個處理廠。
第六屆“陜西青創賽部分獲獎選手(央廣網記者 舒隆煥 攝)
創新創業離不開良好的環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中,身處“互聯網+”時代,青年人借助一根網線、一臺終端機,再加上一個好的點子,就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創業夢想。王武會長表示,盡管創業環境趨好,但創業項目從萌芽到落地生根要杜絕同質化。品牌和品質優,往往能出奇制勝,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
青年創新創業已不是新鮮話題,“青創群”“青創課”“青創賽”“青創板”“青創云”、眾創空間、咖啡街區、創業孵化園等平臺逐步構成了青年創新創業開放式的服務體系。“創青春”這一品牌在陜西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共青團陜西省委書記、黨組書記段小龍表示,三秦青年要敏銳地把握時代脈搏,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勇于創新,敢于創業,在創新創業實踐中實現人生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