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象雄文化旅游節。央廣記者羅布次仁 攝
央廣網阿里7月28日消息(記著羅布次仁)28日上午,伴隨著歡快的鼓點,身披“杰巴”(用毛絨編制披在后背的一種民族服飾)特色服飾的婦女們,圍跳起獨具阿里特色的卡爾瑪宣舞,歡度第七屆象雄文化旅游節。
第七屆象雄文化旅游節。央廣記者羅布次仁 攝
夏季的阿里高原芳草依依、牛羊壯肥。位于阿里地區獅泉河廣場內,一幕幕精彩絕倫文藝節目的登臺,陣陣掌聲經久不息。人們一邊欣賞各縣牧民演出隊帶來的精彩節目,一邊談論著自家生活的發展變化。改則縣物瑪鄉搶古村村民尼瑪介紹,2015年西藏牧區改革以及精準扶貧工作的推動下,搶古村村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以前草場很大、牲畜很多但收入很少,一年只有幾千塊錢。現在合作社分紅加上自己務工的收入以及國家各種牧業補貼,一年都有一萬多塊錢的收入”。2015年,為了改變傳統粗放牧業生產方式使其實現集約化、規模化,搶古村整合各類零散牧業合作組織,組建了搶古村牧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據了解,2017年,搶古村合作組織共創收376萬余元,相比2016年增長21.8%,人均收入提高12.3%。
第七屆象雄文化旅游節。央廣記者羅布次仁 攝
據阿里地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阿里地區地方財政收入3.47億元、增長17%,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0008元、增長15%。阿里地區地委副書記張會明表示,歷史文化的厚重,現代文明的激揚,共同烘托了一個獨具魅力的阿里。阿里將大力發展紅色游、文化游、風景游、生態游、朝圣游、星空游等新型旅游業態,著力打造“世界第三極”旅游品牌,建設岡底斯國際旅游合作區,推動阿里文化旅游產業大發展大繁榮,為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第七屆象雄文化旅游節。央廣記者羅布次仁 攝
在黨的惠民政策引領下,各類依托文化旅游、地域特色經濟的合作組織,在神山圣湖邊逐漸興起,天邊牧民用勤勞的雙手正編制著自己多彩的幸福生活。
第七屆象雄文化旅游節。央廣記者羅布次仁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