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寧波1月22日消息(記者杜金明 通訊員朱樟國、吳金彪、王佳寧)據統計,2017年,寧波口岸來自中東歐國家的入境檢驗檢疫貨物3147批次,貨值23563萬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9.1%和25.6%;而輸往中東歐國家的出境檢驗檢疫貨物貨值11418萬美元,增幅達55.6%。
近年來,寧波檢驗檢疫局主動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同中東歐國家發展戰略,積極發揮職能優勢,出臺系列舉措,著力推進中國-中東歐國家貿易便利化。
據介紹,早在2014年,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促進部長級會議和中東歐特色產品展在寧波順利舉行后,該局便召集來自工業品、食品、動植物產品等多個領域的22位專家組成《中東歐國家市場準入體系及貿易發展對策研究》課題組,對中東歐市場準入的運行機制開始重點研究。其中《出口中東歐16國技術法規導引》便是該課題組的重要成果之一,該手冊詳細介紹了16個國家的準入法規、涉及監管部門及其聯系方式,受到了三屆中國-中東歐投資貿易博覽會參會者的廣泛歡迎和一致好評。
2016年,該局會同浙江萬里學院的國內外專家,開展《中東歐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分析與對策研究》,并且以捷克、波蘭和馬其頓為例進行深入的國別分析。通過UNcomtrade數據庫,課題組分析了中國出口中東歐貿易額、產品總類及變化趨勢;通過國家質檢總局標準中心TBT/SPS數據庫,RAPEX和RASFF通報系統的數據,分析中東歐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執行情況;在我國駐中東歐16國的使館,以及16國駐華機構的幫助下,清晰梳理了中東歐國家市場準入管理的相關機構與制度;通過與浙江萬里學院捷克語言文化中心合作,請捷克專家參與課題研究,成功破解了語言難關;通過實地走訪對中東歐有出口實績的150家企業、相關行業協會,掌握企業出口遇到的問題,深入理解中東歐技貿措施的實際影響,找到我國典型行業應對中東歐國家技術性貿易措施的具體對策。
2017年3月,中國—中東歐貿易便利化國檢試驗區正式落戶寧波,這也是中國首個以貿易便利化為主題的國檢試驗區。同年9月,該局便出臺了“三快三擴兩延伸”首批八項貿易便利化措施:“三快”,即食品農產品消費品快速驗放、原產地證快速審簽,檢驗檢疫政策和流程信息快速查詢;“三擴”,即擴展市場采購業務范圍、擴展無紙化業務范圍、擴展跨境電商業務范圍;“兩延伸”,即將年度中東歐博覽會等國際展會監管政策延伸到常年展、將口岸功能延伸到內地。
6月8日,該局成功舉辦了以“食品農產品檢疫準入與國際貿易便利化”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中東歐質檢合作對話會,已成為年度質檢國際合作機制和平臺。4個國家派副部級官員出席,規格高;12個中東歐國家、6個中歐班列沿線國家、聯合國糧農組織、歐盟等50名外方代表,及中糧集團、鐵路總公司等140名國內代表參會,規模大;發表《聯合聲明》達成6項合作共識,與羅馬尼亞、烏克蘭簽署了2項議定書,成果多。
據悉,2017年的寧波“兩會”期間,該局盧厚林局長作為寧波市人大代表,提出了“關于組建中東歐博覽事務管理局,做大做強中東歐博覽會的建議”。11月28日,寧波中東歐博覽與合作事務局成立,這是中國首個地方政府部門專門成立與中東歐事務有關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