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從這里流向銀川平原
央廣網銀川10月11日消息(記者徐升)墨西哥時間10月10日,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執行大會投票決議:同意寧夏引黃古灌區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標志著黃河主干道上產生了第一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
寧夏依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自秦漢以來2200多年悠久厚重的引黃灌溉實踐,生成、演繹和承載著寧夏歷史發展的進程。寧夏引黃古灌區位于黃河上游前套,屬干旱半干旱氣候,灌區南北長320公里,東西最寬40公里,面積6600平方公里,海撥高程在1090至1230米之間。灌區以青銅峽為界,以上為衛寧平原,以下為銀川平原,黃河縱貫寧夏397公里,河面稍低于地面,在黃河上直接開口即可引水灌溉,引黃條件得天獨厚。
引黃灌區渠首之一
寧夏引黃灌區作為我國四大古灌區之一,在戰爭、農耕與興修水利的交替過程中不斷的建設發展,為駐守北方的歷代軍隊提供了大量的后勤保障,發揮了重要屯邊作用。一條條以開鑿年代命名的引黃古渠至今仍在流淌、惠澤寧夏,歷代不間斷的開發利用,造就了寧夏平原的黃河文明,使“塞北江南”的美譽傳享千載。寧夏2000多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開發建設史。
據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遺產是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從2014年開始評選的世界遺產項目,此前,全世界已評出世界灌溉工程遺產58處,其中包括我國陜西鄭國渠、四川樂山東風堰等10處。此次,我國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還有寧夏引黃古灌區、陜西漢中三堰、福建黃鞠灌溉工程 3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