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青島8月29日消息(記者王偉 通訊員陳星華)記者從青島海關獲悉,8月29日下午,青島海關與濟南海關共同簽署了《深化新形勢下全方位合作備忘錄》,雙方決定更進一步深化協作,建立全方位緊密合作機制。青島海關關長韓森和濟南海關關長沈曉紅代表兩關簽署合作備忘錄。
據了解,2013年,雙方海關簽署了第一輪合作備忘錄,隨后,兩關開展了廣泛深度的合作交流,為支持山東開放型經濟發展推出了多項舉措。
青島海關以服務海運業發展為切入點,做大做強山東口岸優勢。牽頭開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區域通關一體化改革,降低沿線九省十關企業通關物流成本20%-30%;海關總署風險防控中心(青島)啟用,承擔全國水運貨物安全準入準出風險防控工作。提出30條意見,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加快建設東亞國際航運中心;推動全國沿海首家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落戶青島,優化多式聯運口岸監管模式,帶動青島港海鐵聯運箱量連續兩年位居全國港口首位;推動“一帶一路”物流供應鏈一體化,助力山東內外雙向開放;遵循“順勢監管”理念,進行通關流程再造,實施“智慧監管”,壓縮監管環節15個,企業物流效率提升30%。
濟南海關以補強山東開放型經濟短板、服務魯中西為己任,借助后發優勢,深度參與改革。為進一步簡化流程,該關壓縮貨物通關時間并明顯快于全國平均水平;發現企業存在擔保費用高、擔保難的難題,首創“銀關保”新模式并在全國推廣;為解決石油裝備加工期長、風險擔保金高的問題,提出石油裝備和飛機、船舶等大型裝備享受相同加工貿易政策的設想并得到總署個案批復,每年為企業節省2000萬元;通過稅則調研促成進出口商品稅率優化調整8項,為轄區企業節省資金上億元;為解決好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在全國率先推出個人國際郵件網上通關業務,打造了對外服務平臺、掌上濟關等智慧海關品牌。
為了雙方更加深入緊密合作,在服務山東經濟社會發展形成合力,青濟兩關簽署了新一輪《合作備忘錄》。此次《合作備忘錄》簽署秉承了“同心共濟、著眼全局、優勢互補、實效第一”4項合作原則,確立了32項具體合作內容,明確了日常聯絡協調機制等4項合作機制。
兩關《合作備忘錄》的簽署,標志著兩關合作進入了新的層次和高度,為兩關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高水平上推動山東擴大開放、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外貿增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搭建起了制度化的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