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福州6月14日消息(記者張子亞)據監測,截至6月13日,泉州石獅、惠安赤潮海域水色未見異常,未檢出有毒鏈狀裸甲藻,赤潮已消亡。漳州海域風浪較大,監視結果表明,漳浦、龍海海域水色正常。廈門海域無毒赤潮仍在持續,影響面積縮小為約11平方公里,分布于同安灣后田-鱷魚嶼海域、五緣灣海域及其灣口。
目前福建省海洋與漁業部門廣泛發動養殖戶和志愿者參與赤潮監視,群策群力、群防群治,繼續抓好防范赤潮災害各項工作。同時提請地方政府組織鄉鎮村居開展網格化岸線巡查和宣傳教育,避免沿海群眾撿拾、誤食“問題”貝類。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廳發通知要求,對赤潮可能影響的海域,各級海洋與漁業部門要及時提醒各池塘和工廠化養殖單位應根據水質監測情況,提前做好養殖用水儲備。對赤潮已經影響的海域,要及時指導養殖漁民采取下沉網箱或轉移網箱、減少投餌等措施,減少赤潮對海水養殖帶來的損害,最大程度減輕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