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珀元在為患者做檢查
央廣網廈門6月12日消息(記者 陳庚)大陸醫療事業的飛速發展,正吸引著越來越多臺灣人才的關注,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廈門市心臟中心)心外科學科帶頭人胡珀元就是其中的先行者。作為福建省衛生系統心血管領域首位全職引進的臺灣特聘專家,他期待利用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帶動廈門心外科綜合實力的提升,造福更多患者。
胡珀元教授早年畢業于臺灣大學,之后赴美國進行心血管外科的系統培訓,曾任臺灣多家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兼任多個學術職務,擅長心外科搭橋、瓣膜病變、先天性心臟病等微創手術,在心室重建、心臟移植等末期心臟衰竭手術、ECMO(人工心肺)相關研究等方面有較深造詣,是心血管界難得的復合型人才。
今年3月25日,由廈門市委組織部、廈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臺灣專業人才廈門對接會上,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與胡珀元教授正式簽約,開啟了他在大陸全新的事業歷程,也開創了兩岸醫學人才交流的新模式。
人到中年,卻放下臺灣的“功成名就”,只身來到大陸“全職”工作,胡珀元說,這是因為大陸能夠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有利于自身的進步和提高:“臺灣的醫療已經走到一個相當極致的情況,面積很小,2000多萬的人口,醫院卻已經很多。而大陸幅員廣大、人口眾多,沒有像臺灣大型醫院這么密集,所以相對來說這邊就有一個很大的潛力可以開發,是一個很好的發展平臺。”
在從北到南考察了大陸許多城市的多家醫院后,胡珀元最終選擇了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他說,自己對這家醫院早有耳聞,對它緊跟學術前沿、與國際無縫接軌的理念十分認同,而且其建設中的新院區將有600張床位,心內科、心外科共有18間手術室,扎實的技術積淀和未來的廣闊前景,讓他覺得“可以做更多對患者有益的事”。
而廈門這座城市,也讓他有“回家”的感覺:“我在跟患者溝通的時候,他們第一個反應就是很訝異,我能夠用閩南話跟他們溝通,他們覺得我很親切,我也覺得他們很有親切感,不是很單純的醫生跟病人的關系,有點像是朋友的關系,讓我很感動。”
胡珀元在為患者做手術中
“我們心外科做的是‘開心’手術,可是其實對患者來說一點都不開心。所以微創甚至無創,是全世界心外科領域的一個趨勢。來這邊我希望帶領年輕的醫生朝著微創手術去做發展。”雖然履新才2個多月,但胡珀元已經適應并進入角色,心血管病醫院只爭朝夕、全心拼搏的高效工作氛圍更令他備受鼓舞,他希望將自己的技術和經驗盡快與年輕的同事們分享,讓他們能夠在臨床和科研等領域全面提升。
在胡珀元看來,醫院要更好地發展,必須在特色醫療上下功夫,微創手術、心室重建、心臟移植、人工心肺急救(ECMO,音譯“葉克膜”)等是努力方向。其中,利用“葉克膜”對心跳已經停止的病人進行機械性介入搶救,暫時取代其心肺功能,維持血液循環,為后續診治爭取時間,可以有效挽救急危重病患的生命。為此,他甚至希望能組建起一支專業的ECMO院前急救團隊:“我們知道哪個地方有一個患者他心跳停止了,來不及送過來,我們就把這個團隊帶到院外去,幫這個患者做一個‘葉克膜’的搶救,再帶回來,爭取時間。”據悉,屆時,這支力量將與全國區域協同胸痛急救的典范——“廈門模式”的胸痛急救體系緊密結合,從而提升廈門市心血管疾病院前急救水平。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胡珀元告訴記者,他有一些臺灣的同事也很有興趣來大陸發展,然而在心態上“非常期待又很怕受傷害”,他來了之后,這些同事也希望通過他了解這邊的環境,看是否能夠有更好的發展機會。
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院長王焱則表示,隨著醫院的發展以及五緣灣新院區明年底的投入使用,除了引進胡教授這樣的高層次人才,醫院還將陸續引進臺灣、香港等境外不同層次的醫學人才加盟,組建一支國際化的醫療團隊,打造華東區域規模最大的心血管專科診治機構,引領區域心血管技術創新,造福兩岸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