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3月31日消息(記者賈立梁)“第五屆(2017)中國商業保理行業峰會暨第四屆于家堡保理論壇”于3月29-31日在天津濱海新區舉行。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領域存在著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和大企業高負債高杠桿的“冰火兩重天”現象,嚴重制約著我國中小企業發展和實體經濟振興。隨著商業保理的出現,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盤活了企業不斷上升的應收賬款資產,同時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和大企業高杠桿的問題,極大的推動建立完善了商務信用體系。2012年在商務部出臺了《關于商業保理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后,商業保理行業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據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統計,截止2016年12月31日,全國已注冊商業保理公司數量達5,584家(不含注銷和吊銷企業數量),其中深圳4,051家、天津430家、上海422家分別占據前三位,三地合計占全國注冊企業數量的87.8%。另據測算,2016年全國已開業的商業保理法人企業數量將近1100家,開業企業比例達到20%。我國商業保理業務量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融資余額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服務的中小企業超過10萬家。商業保理行業呈現出爆發式、高成長性的趨勢。
中國商業保理行業峰會作為我國應收賬款融資領域規模最大的年度盛會,圍繞“商業保理可持續發展之道”的主題,深入探討了如何在新形勢下充分發揮商業保理這一被國際經驗證明具有逆經濟周期特點、最適合成長型中小企業貿易融資工具的獨特作用,通過盤活企業存量應收賬款、加速賬款回收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和降低大企業杠桿率的有效途徑。
論壇期間,嘉賓、專家就“商業保理在供給側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商業保理如何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商業保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和“全球保理行業發展對中國的借鑒意義”等主題發表了演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曲維璽在演講中表示,商業保理行業發展仍面臨不少問題。目前商業保理企業的數量已近6000家,但開業企業僅有1000余家,業務穩定并達到一定規模的才有200到300家。商業保理企業如今還面臨著商業保理市場認知度不高,業務開展難;征信資源不足,信用體系不完善,風控條件有限;信息交流不暢,阻礙企業間合作;人才短缺,政策、法規有待進一步完善等等問題。
商務部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商業保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韓家平發布了《中國商業保理行業發展報告2016》,并指出商業保理作為提供創新型貿易融資和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的現代信用服務業,在國家大力發展應收賬款融資的利好政策推動下,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戰略機遇期。預計到十三五末,基于龐大的市場需求,我國商業保理業務規模將達到萬億級,成為我國貿易融資和風險管理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產業。
本次論壇涵蓋了商業保理政策法規環境、保理風控和商業保理模式創新等議題,同時開展了應收賬款債權融資計劃主題沙龍、頒獎儀式和展覽展示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