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關開啟手機掃碼通關新模式 車輛過卡只要45秒
央廣網上海11月8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陳君言)一大早,上海外高橋保稅區日櫻南路貨運卡口,司機老陳駕駛的集卡停在了進區車道的掃碼設備旁。從口袋中取出智能手機,點開保存在手機中的二維碼,將二維碼放到掃碼機前,不出3秒鐘,車道自動抬桿放行,老陳的集卡順利地通過卡口,進入了園區。
兩周前的10月21日,上海海關在智能化卡口驗放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啟動了“智能化卡口核放單無紙化”試點,開啟了上海海關自貿區“手機掃碼通關”的新模式。運輸企業通過關注“通關寶”微信公眾號并綁定手機號碼,即可在智能手機終端遠程獲取卡口無紙化核放單二維碼及載運貨物、相關單證的實時過卡信息。當車輛通過自貿區海關卡口通道時,通過掃描手機上的二維碼即可實現卡口自動識別、自動驗放,無需再打印掃描紙質核放單,在方便企業的同時,進一步減少車輛等候時間,提升通關效率。
“以前過卡需要等公司打印的紙質核放單,要是遇上下雨天核放單濕了皺了,可能還會影響過卡的效率。現在我們自己就可以下載核放單二維碼,過卡更快,更方便了!”老陳高興地說。
“無紙化”概念最早是在海關通關監管環節提出的。早在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前,上海海關就開始逐步實現進出口、轉關等環節報關單證的無紙化傳輸。企業通過上海電子口岸申報系統將貨物品名、規格型號、數量、原產地及價格等相關信息向海關申報,改變了過去企業到報關大廳排隊遞交單證、等待審核放行的繁瑣流程。同時,隨著近年來卡口智能化設備的逐步啟用,上海海關的無紙化改革也不斷向外延伸。進出卡口的車輛通過智能化設備,實現通關數據的電子化交互,由傳統“2上2下4敲章”的人工作業流程轉變為“0上0下0敲章”的自動過卡,車輛平均過卡時間從6分鐘縮短至45秒,企業物流運輸能力提升25%至50%。
隨著上海自貿區改革的深入,著力打通各項海關監管服務制度創新之間的關聯節點,將成為海關下一步推進改革創新、提升通關作業效能的新思路,自貿區智能化卡口核放單無紙化為此做出了有益嘗試。
編輯:劉拓拓
關鍵詞:上海
由中國金融工會上海工作委員會主辦,上海市金融工會、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上海市保險同業公會協辦,上海市證券同業公會支持的2016年上海金融系統銀行證券保險綜合業務技能競賽日前在上海東海職業技術學院圓滿落下帷幕。
2016-11-08 14:31:00
為了有序推進各項司法改革舉措,用改革的思維和方法研究破解“案多人少”等執法辦案工作中面臨的難題,今年7月起,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在全市法院率先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法院庭審實踐,
2016-11-08 10:34:00
日前,上海法院律師服務平臺在由中國電子政務理事會和《電子政務》雜志社聯合舉辦的2016年政府網站精品欄目建設和管理經驗交流大會上,被評為“2016年政府網站網上辦事類精品欄目”。
2016-11-08 10:31: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