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圈沒了,水變清了,福建武平象洞鎮迎來產業轉型
2016-07-11 09:16: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福州7月11日消息(記者洪波、劉杰、實習記者萬存靈) “以前別說下到溪里去,就是走近都得捂著鼻子,都是污水臭水,現在水清了,上游偶爾還能看到魚,鎮子里還有人敢下溪里去趕鴨子了,以前誰敢哦!”一走進福建省武平縣象洞鎮,村民就興喜地告訴記者當地的變化。7月7日,是這里打響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的第84天,記者深入當地了解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成果。
象洞鎮地處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東南山澗盆地,從1994年開始發展瘦肉型生豬養殖以來,由于養豬場常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污水,造成全鎮水質和土壤都受到嚴重污染。2008年,象洞溪流域生豬養殖業污染整治問題成了被國家環保部掛牌督辦的典型。為徹底解決該問題,今年4月15日,武平縣從全縣范圍內抽調260名干部,參與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打響象洞溪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
“百日會戰”開展以來,象洞鎮采用做養豬戶思想工作和拆豬欄獎補結合的方式,動員洋貝村隘羅坪養殖區內的養豬戶自行拆除豬圈轉產。到6月20日為止,作為污染直排象洞溪最嚴重的養殖區,洋貝村已實現關閉拆除驗收豬舍面積11595.17平方米(占總面積84.03%),生豬減欄約7730頭(原先9220頭),預計至“百日會戰”結束時可實現全面拆除退出生豬養殖,成為真正的“無豬村”。
拆除豬舍的同時,武平縣和象洞鎮政府大力引進專業化農產品生產和花卉種植觀光基地項目。在東寨村,百畝設施農業項目在原來污水橫流的養豬場上建了起來,該項目計劃總投資1200萬元,占地200畝,建設設施農業大棚200個,用于種植葡萄、花卉、金線蓮等,還規劃設計有觀光園、魚塘、農家樂等經濟附屬設施。該基地通過入股的方式,吸收原養豬戶參與到日常運營中來,不僅幫助他們解決了轉產問題,也充分吸收了生豬養殖產業退出后的富余勞動力。
除了直接引進項目,當地政府還積極組織原養豬戶考查其他產業進行轉產再就業。富嶺村的種鴿繁育基地,就是采用企業+家庭的經營模式,10戶家庭的夫妻既是股東又是員工,其中有不少是之前的養豬戶,有效地解決了原養豬戶轉產和就業問題。股東馮新紅告訴記者,家里原先的3300平米豬舍拆除后,全部用來養肉鴿和象洞雞,環境比以前好多了,希望以后可以多賺錢。據了解,等鴿場達產后,預計年可產肉鴿60萬羽,產值800萬元,實現利潤200萬元,成為龍巖市最大的種鴿繁衍基地。
“百日會戰”其間,圍繞著“拆豬圈、育產業、治污水、美家園”這條主線,象洞鎮集中力量對整個象洞溪流域的環境展開了綜合整治。由武平縣政府出資7000萬元,建設135萬立方米的大礤水庫,解決了象洞溪的水流量以及河流的自我修復問題。目前在象洞溪干流邊建成的鎮區1000噸級集中式地埋式污水處理站及其3公里配套污水收集主管網,實現了對象洞鎮生活污水和部分養殖業污水的集中處理,通過污水處理后排出的水可以達到1級A的污水排放最高標準。
如今的象洞溪流域水質明顯好轉,水體中氨氮、COD、總磷等原主要污染物的指標均顯著下降,其中,象洞溪新崗支流水質已達國家三類水的功能區劃要求,富嶺支流水質也達到國家四類水標準。
在當地政府的努力下,象洞鎮不僅實現了從生豬養殖業到生態型農業的轉型,也在象洞溪流域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如今的象洞鎮,正用一片美麗的青山綠水,重新走上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
編輯:劉拓拓
關鍵詞:福建
臺風“尼伯特”已過境福建,南昌鐵路局轄內的福建鐵路運輸秩序已恢復正常,為了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7月11日福州火車站加開往九江、廈門、武夷山東的動車組列車3趟。
2016-07-10 21:50:00
記者從國網公司獲悉:截止7月10日16時,福建全省受臺風“尼伯特”影響,停電709594戶,已恢復603359戶,恢復率85.03%。
2016-07-10 18:04:00
第1號臺風“尼伯特”已減弱為熱帶低壓并離開福建省,進入江西,但仍有降雨云系滯留福建省,今天南平、三明、龍巖三市的西部有暴雨,局部大暴雨。
2016-07-10 13:08: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