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蘇艷霞建議:保護寒地黑土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2016-03-05 10:46: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5日消息(記者喬仁慧)黑龍江省是全國重要的產糧大省和商品糧基地,糧食產量和商品量全國第一,是中國的“北大倉”和“綠色大廚房”。為了給國家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有機的食品,在春節前黑龍江省召開的“兩會”上,省長陸昊講,要持續推進億畝高標準生態農田建設,這是具有深遠意義的重大戰略舉措,也是農業供給側的改革和調整,立志高遠。實現這一目標,不僅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而且要保護和使用好稀缺的珍貴的不可再生的寒地黑土耕地。
全國人大代表蘇艷霞說,寒地黑土是我國一種肥力高、性狀好的珍貴自然資源,作為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黑龍江省寒地黑土面積在全國占比最高。然而隨著多年來大規模的農業開墾與不合理的耕作方式,黑龍江省寶貴的寒地黑土資源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日趨惡化。在全球糧食危機時有發生、中國糧食安全隱患未除的背景下,保護寒地黑土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開展“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黑龍江省糧食品質好產量高與寒地黑土有直接關系,這是農業良性發展的根基。中國有句古語:“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分布在“兩大平原”的寒地黑土是中國未來最具價值的糧食安全后備保障根基,如果寒地黑土不可再生資源遭到破壞,建設全國綠色食品基地和全國“健康大廚房”將會受到嚴重威脅。俗話講的好:“沒有遠慮必有近憂”。我們既要抓好當今國人對綠色食品的生產需求,又要擔負起子孫后代對綠色食品需求的責任,要為子孫后代造福,不能造孽。只有保護和使用好寒地黑土,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寒地黑土使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面積逐年減少,有機質含量下降。經過近百年的開墾,寒地黑土區的可墾荒地已逐漸減少,這已成為黑龍江省寒地黑土耕地利用中的重要問題。雖然通過開荒補充,總量穩中有增,但已占用的耕地多數是質量較好的良田菜地,致使黑龍江省寒地黑土耕地總體土壤質量有所下降。同時,寒地黑土耕地的后備資源大面積減少,可墾土地殆盡。據測算開墾20年的黑土地土層厚度減少為60—70厘米,有機質下降1/3;開墾40年的寒地黑土地土層厚度為50—60厘米,有機質下降1/2左右;開墾70—80年的黑土地土層厚度一般只剩下20—30厘米,有機質下降2/3左右。
土流失嚴重,地力銳減。據調查,黑土區水土流失的類型主要以水力侵蝕、風力侵蝕為主,其中水蝕面積約占80%,風蝕面積約占20%。水蝕主要發生在坡耕地上,風蝕主要發生在平川上。在以水力侵蝕為主的類型區內常伴有重力侵蝕、凍融侵蝕、混合侵蝕,部分區域溝道侵蝕凸顯。一些坡耕地的水土流失現象很嚴重,黑土層每年可減少4-5毫米。水蝕不但使黑土層變薄影響作物生長,而且造成河流下游的河道和水庫淤積,導致防洪抗旱能力減弱。風蝕對寒地黑土區農業環境的破壞也尤為顯著。
作物生長環境日趨惡化,土壤沙化嚴重。土壤鹽漬化、沙化、酸化面積不斷擴大,中低產田增多。我省松花江、嫩江、呼蘭河流域一、二級階地上和閉流區內的大面積低平易澇黑土和草甸黑土耕地,地勢較低,排水不暢,地下水位升高時,鹽分上行表土,在耕層土壤中富集,0-20厘米耕層土壤全鹽含量為0.13%-0.20%,誘發大豆根腐病和孢囊線蟲病的大面積發生,產量大大降低;鹽漬化土壤地溫冷涼,致使播種期延后5-10天,遇到低溫早霜年分,作物減產30%以上。在黑龍江省中、東部地區,由于長期單一、大量施用大量氮肥,黑土酸化現象日趨發展。常量施用化學氮肥情況下,耕地土壤pH一般下降0.7-1.0,過量施用化學氮肥的,土壤pH下降1.5左右,酸化現象嚴重地區土壤pH已降至4-5.5。土壤酸化致使霉菌、諾卡菌和小單胞菌大量滋生,真菌和放線菌數量相對減少,構成了對農作物生長的危害
三、寒地黑土加強保護的意見和建議
保護寒地黑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水利、林業、農業、環保、國土、發改、財政等多個領域及國家和地方政府不同層面,當前尤其要結合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工作,多策并舉拿出可靠可行的具體保護措施,建立完善的體系和形成有效的機制加以綜合治理。
1.實施土地修復重大工程。 強化水土流失治理。推進黑土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土保持重點工程等項目建設。采取有利措施進行黑土層剝離。城鎮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要先把黑土層剝離出來,待工程建設完工,再把剝離出來的黑土用于復墾。這種辦法對節約耕地、保護寒地黑土、縮短新增耕地土壤熟化時間、有效利用和保護黑土等是一舉多得的良策。
2.推廣耕地質量提升技術。一是增加有機肥料投入。因地制宜推廣玉米秸稈直接還田、生物堆腐造肥還田、過腹還田,補充和增加土壤有機質。通過在化學肥料中添加腐殖酸等有機物料,生產有機無機復合(復混)型肥料或生物肥料,推進化學肥料有機化工程。二是提高科學施肥水平。繼續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技術,著力建設區域配肥站,保障測土配方及時物化成產品,確保投入養分的平衡,建立科學施肥長效機制。三是推行科學耕作制和輪作制。因地、因土制宜采取科學耕作措施,大力推廣以“松--旋—翻--耙—免”相結合的科學耕作制度,以及“米—豆”輪、“豆—麥—薯”和“豆—米”輪作制。四是改造中低產田。根據我省低產土壤類型,科學規劃,制定不同類型改良方案,走以有機培肥為主,農機、農藝、水利、化學、生物措施相結合的路子,通過全面規劃,分期改造,努力建設高標準農田。
3.進行耕地質量管理立法。制定《黑龍江省耕地質量條例》,把耕地質量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明確耕地質量保護執法主體和責權利,強化農田投入品的監管措施,制定耕地保護的法律責任;明確耕地使用者保護耕地質量的責任和義務;明確各級財政將耕地質量保護資金列入財政預算,建立長期投資制度;對污染農田、亂占耕地者依法進行處理,實現保護耕地跟蹤監管的長效機制。對非農業占用耕地做到占補平衡,在占補平衡驗收時,數量和質量必須同時進行,防止占好補劣。在土地流轉時,要實行按耕地質量確定承包價格,肥地價高,促進培肥。提倡“依法、自愿、有償”原則流轉土地,在土地流轉經營時避免“掠奪式”生產經營。堅決杜絕棄耕拋荒和企業占地撂荒現象,科學合理利用土地。依法明確耕地質量保護執法主體和責權利,建立長期投資制度和保護耕地的長效機制,強化農田投入品的監管措施。實行用養結合,切實加強耕地保護,改善和恢復耕地自然產
4.強化國家對寒地黑土保護投入的責任主體地位。一是對于黑土耕地的保護和修復,國家要從維護長期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將黑土耕地的保護和修復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持續加大投入,推動各項保護和治理措施的落實。建議國家將我省“兩大平原”納入全國典型地區組織開展土壤污染治理的試點示范重點區域,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修復技術體系,有計劃、分步驟地推進土壤治理修復。二是將寒地黑土保護納入國家保護范圍,實行垂直管理,明確寒地黑土保護投入的國家責任主體地位,由中央轉移支付農業主產區開發整理耕地、保護耕地和進行農田基本建設。應當實現以工養農,使保護耕地地區的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經濟成果,實現財政收入對耕地保護地區進行扶持的分配調節職能,以確保耕地保護責任的有效落實和糧食生產的穩定。取消農業地區地方政府(尤其是縣級政府)在大水利、大農機、大基礎設施方面的配套資金投入,由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投入。農業大縣過去的稅收主要是農業稅,取消農業稅后,農業大縣大大減少了財政收入的來源,在農業基礎設施的資金配套上沒有資金實力。
5.建立國家寒地黑土保護基金。一是建立長期耕地質量建設補償機制。國家根據寒地黑土耕地保護責任落實、耕地數量質量保護指標、糧食產量貢獻等相關情況,對各級政府及土地承包權益人進行補貼,調動各級政府和土地承包人的耕地保護積極性,以確保耕地保護責任的有效落實和糧食生產的健康發展。二是建立特殊糧食價格保障金制度。糧食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國家應制定特殊的糧食價格政策,保護種糧者的積極性和切身利益。在糧食價格出現波動的情況下,國家拿出一部分資金給予種糧者補償,保證農民積極性不受影響,穩定糧食價格。三是建立寒地黑土水土保持生態補償基金。針對水土資源的使用者對其造成的水土流失及由此導致的資源損壞、生態環境惡化、土地水土保持功能降低和喪失的行為應支付的代價,土地使用者要為水土流失治理者和被損害方作出的經濟補償。四是對寒地黑土耕地質量保護項目和資金進行重點傾斜。在國家現有的耕地質量保護項目投資基礎上,希望國家繼續擴大對寒地黑土耕地質量保護的投資,以解決寒地黑土肥力退化問題,實現寒地黑土耕地可持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
6.加大國家投入力度。過去幾十年,黑龍江省作為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木材生產基地、石油以及煤炭生產基地,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一直默默地奉獻,可以說它對中國今天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百姓的安居樂業功不可沒。然而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資源枯竭、基礎薄弱、結構調整和改善民生的壓力越來越大。作為糧食產量和商品量第一大省,政府和農民都無財力在耕地保護和修復上進行更多的投入。對于黑土耕地的保護和修復,國家要從維護長期糧食安全的戰略高度出發,將黑土耕地的保護和修復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持續加大投入,推動各項保護和治理措施的落實。同時,建立合理的約束制度和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地方政府和農民保護寒地黑土的積極性。
7.整合耕地保護項目資金。 建議從國家層面整合現有各項農業投資,明確用于耕地質量建設資金以及資金額度、部門監管責任,保證耕地質量建設資金發揮應有作用。
8.加大對寒地黑土進行綜合治理的科技投入。應繼續增加對黑土治理的科技投入,進一步提高黑土資源保護的科技貢獻率。同時建議加強黑土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國際間研究與合作,更多地利用先進、成熟的黑土保護技術,加快黑土資源保護和利用步伐。
編輯:李沛真
關鍵詞:黑龍江;寒地;黑土;保護
26日,由黑龍江省人民政府主辦、廣東省人民政府協辦的“黑龍江天鵝頤養聯盟候鳥養老推介會”及“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展示會”在廣州舉行。黑龍江省政府副省長孫永波、廣東省政府副秘書長紀家琪、廣東省民政廳廳長劉洪,以及廣東省相關部門、行業組織、機構負責人和產業界人士約300人參加了推介會。
2016-02-26 18:37:00
記者從哈爾濱市委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到2020年,哈爾濱市確保現行標準下20.11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3個貧困縣摘帽,并與全市人民共同邁進小康社會。
2016-02-25 10:47:00
記者從哈爾濱市教育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從2016年1月1日起,哈爾濱市將中小學班主任津貼標準統一調整每人260元/月,未達到上述標準的,
2016-02-25 10:47: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