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央廣網(wǎng)國內 > 地方新聞
陜西通過隋仁壽宮·唐九成宮和北首嶺遺址文物保護規(guī)劃
2013-11-19 16:45 來源:中國廣播網(wǎng)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wǎng)西安11月19日消息(記者雷愷)陜西省政府今天(11月19日)召開陜西省政府第二十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隋仁壽宮·唐九成宮和北首嶺遺址文物保護規(guī)劃,并確定于近期公布實施。
隋仁壽宮·唐九成宮位于陜西省麟游縣,是隋、唐時期營造的皇家避暑離宮,由著名建筑家宇文愷為檢校將作大匠設計建造。始建于隋開皇十三年(593年),初名“仁壽宮”,唐貞觀五年(631年)經(jīng)修復擴建后改稱為“九成宮”。現(xiàn)存遺址分布面積約42.4萬平方米,遺址內現(xiàn)存宮城、城墻、夯筑宮殿臺基、闕門基址、石砌水井、唐“九成宮醴泉銘”碑及“萬年宮銘”碑等遺跡。其中由魏征撰文,歐陽詢手書的“九成宮醴泉銘”,唐高宗李治撰文并親自書寫的“萬年宮銘”碑不僅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歷史價值,也是我國書法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隋仁壽宮·唐九成宮被稱為“離宮之冠”,堪稱“陪都”,一度成為隋、唐政治、文化、軍事、外交中心。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的發(fā)現(xiàn),為研究隋唐時期皇家宮苑的形制、規(guī)劃、建筑方式等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1957年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被公布為第二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首嶺遺址位于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qū)金陵河西岸的臺地上,是我國黃河中游地區(qū)一處保存比較完好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聚落遺址,距今約7100—5600年。遺址分布面積約3.3萬平方米,文化堆積基本上可分為上、中、下三層,分別代表仰韶文化的晚、中、早三個連續(xù)發(fā)展時期,該遺址是建國以后最早實施科學發(fā)掘的古代遺址。遺址內發(fā)現(xiàn)了年代比半坡類型更早的北首嶺型文化遺存,為研究華夏文明演進的過程提供了不可取代的重要資料。1992年北首嶺遺址被公布為第三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陜西省省長婁勤儉要求,隋仁壽宮?唐九成宮遺址、北首嶺遺址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具有重要的價值,陜西省文物局和當?shù)卣谝?guī)劃的公布后加緊組織實施。
編輯:楊錦萱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