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9日消息(記者陳銳海)生態環境部在29日上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有15個省份已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的劃定和公布,16個省份正在推進劃定工作。
據生態環境部介紹,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省市和寧夏等15省份的生態保護紅線已經劃定,京津冀區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為20.34%,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為25.33%,寧夏為24.76%。15省份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約占其國土面積的24.85%。目前,這些省份正在進行勘界定標試點工作。
同時,山西等其他16省份均已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完成專家論證并上報省級政府審議,將進行審核、報批等程序。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生態空間范圍內具有特殊重要生態功能、必須強制性嚴格保護的區域,是保障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底線和生命線,通常包括具有重要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維護、水土保持、防風固沙、海岸生態穩定等功能的生態功能重要區域,以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鹽漬化等生態環境敏感脆弱區域。
2017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若干意見》,要求在2020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勘界定標。2018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進一步提出了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占比達到25%左右的目標。
生態環境部表示,按照目前結果估算,全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有望達到或超過該目標。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加快推動完成山西等16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對16省份劃定方案進行技術審核,按程序報批,盡快形成生態保護紅線全國“一張圖”;同時,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管控辦法,明確生態保護紅線的管理原則、人類活動管控、保護修復、生態補償、監管考核等要求。
此外,生態環境部將加快建設國家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臺,推動完成硬件建設,全面測試完成軟件設計、聯網運行,加快布設省級平臺節點,盡快形成“天-空-地”監控能力,成為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千里眼”“順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