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6日消息(記者高藝寧)因出發前5天,臺灣花蓮發生6.5級地震,伊女士母女三人取消了臺灣行。因旅行社拒絕退還任何費用,伊女士一行將其訴至法院。
北京朝陽法院今天(26日)上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伊女士三人以不可抗力為由解除合同并無過錯,判令該旅行社扣除已支付且不可退還的費用后,將余款16000元退還伊女士三人。
9月26日,朝陽法院召開新聞通報會,發布了2015-2017年度《涉旅游民事糾紛審判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和十起出境游民事典型案例。記者了解到,2015-2017年,朝陽法院審結的涉旅游民事糾紛中,647件均涉及出境游,占比達63.3%。
訴訟主體多元化 涉訴旅游者以中老年為主體
《白皮書》顯示,2015-2017年朝陽法院共受理涉旅游民事糾紛1095件,審結1022件,訴訟主體呈現多元化特點,除旅游者和組團社外,還包括地接社、履行輔助人、電商平臺、保險公司等。
記者在通報會上了解到,涉訴旅游者以中老年為主體,其中35-59歲的旅游者占比49%,60歲以上的占比40.6%,19-34歲的占比8.1%,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占比2.3%。
涉訴的旅游經營者和電商平臺呈現相對集中的特點,涉訴數量排名前五的旅行社分別為北京市民生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占比53.1%),北京中港聯合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占比11.4%),北京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占比6.1%),北京途牛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占比5%),北京神舟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占比5%),合計超過同期同類糾紛總量的80%。而電商平臺涉相對集中在途牛、攜程和民生銀行網上商城三家。
出境游保證金退還難 預付費旅游產品風險高
“出境游易產生爭議、引發糾紛,我國每年出境游人次在整體旅游消費中的比重盡管較低,但出境游糾紛在涉旅游民事訴訟中的比例卻很高。”朝陽法院民一庭副庭長孫銘溪告訴記者,2015-2017年,朝陽法院審結的涉旅游民事糾紛中,647件均涉及出境游,占比達63.3%。
據統計,出境游的糾紛主要集中在四類,即出境游保證金退還、預付費旅游產品、游客人身損害和因境外自然、政治、交通等不可預見的因素造成的行程取消或變更。
孫銘溪介紹稱,盡管2015年原國家旅游局、2017年北京市旅游委分別針對出境游保證金專門發文,但實踐中,旅游經營者違規收取出境游保證金、拖延返還出境游保證金的問題仍然突出。2015-2017年,朝陽法院審結的涉出境游保證金案件達301件,占涉出境游糾紛總量的46.5%。
“近幾年新出現的分時度假權益承購、點數俱樂部會員卡等預付費旅游產品,涉訴數量也非常高,達到250件,占涉出境游糾紛總量的38.6%。此類案件主要集中在夸大虛假宣傳、出行安排不暢、解除退款難等問題。”孫銘溪指出,預付費旅游產品在我國尚屬新鮮事物,資金監管缺失,資金安全缺乏保障,外部監管缺失,風險較高。
此外,記者注意到,出境游人身損害多發,2015-2017年審結案件中,游客在境外發生人身損害的共57件,船舶顛簸或撞擊、車輛碰撞或車內受損、游泳浮潛是主要致害原因,占比分別為29.6%、22.2%、22.2%。同時,滑雪、蹦極、沖浪、跳傘等具有一定危險的體驗項目也是致害因素。據統計,71.4%的死亡案例因下海游泳或浮潛發生,57.1%的傷殘系因船體顛簸等情況在航行中受傷。由此可見,備受青睞的海島度假游存在較高安全隱患。
旅行社虛報服務標準、模糊性宣傳等問題突出
朝陽法院相關負責人指出,旅游經營者存在虛報服務標準,模糊性宣傳,未盡合同主體、格式條款、保險事項等說明義務,擅自轉團、變更行程,未盡安全保障義務,地接社、履行輔助人、導游選任不當,違規收取保證金,爭議解決不當等諸多問題。
為此,朝陽法院認為,旅游經營者可通過建設旅游信息數據管理系統、完善風險應急處理機制、增加商業保險適用、創新風險控制和爭議解決機制等方式,提高風險預警、控制、抵御、化解能力。
朝陽法院還建議,行政主管機關制定預付費等新型旅游產品的規范性文件,加強出境游保證金、預付費旅游產品監管,完善旅游大數據系統建設,加強從業者教育和對行業組織的指導扶持,指導制定形成行業標準、示范性合同文本,規范旅游市場,促進旅游服務質量、水平的提升。旅游者應增強合同意識、樹立證據意識、提高安全意識,審慎選擇旅游經營者、旅游線路和項目,充分評估安全風險,防止權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