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8日消息(記者孫冰潔)近年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了人類健康和疾病治愈更多的可能,但醫學遠比一般的科學復雜,怎樣在治病與倫理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醫學界面臨的難題。12月28日,由北京市衛計委倡導的生命與醫學科學公益聯盟正式成立,將通過組建不少于100名的科普專家團隊,定期到社區、鄉村普及的形式,逐步讓公眾更好地體驗“以人為本”的醫療。
生命與醫學科學公益聯盟成立現場
“生命需要醫學,醫學呵護生命”,在生命與科學倡導活動中,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這樣闡釋他心中的生命科學觀。北京市衛生計生委黨委書記方來英表示,醫生雖能救死扶傷,卻遠非神仙,難以時時處處手到病除、妙手回春,隨著公眾對健康需求的進一步提升,也暴露出此前健康科普不深入、不充分等問題,生命與醫學科學倡導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樊代明院士進一步指出,在提供醫療服務時,醫護人員應把患者看作一個具有生理及社會心理需要的整體;公眾也要樹立人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觀念,正確看待醫療技術的局限性和醫學未知領域的多樣性、復雜性,逐步養成科學就醫、理性就醫的習慣。
啟動會上發布了《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關于開展“生命與醫學”科學倡導的實施意見》,并成立了生命與醫學科學倡導公益聯盟。據記者從北京市衛計委了解到,聯盟成立后,北京市將組建不少于100名不同學科知名科普專家團隊,各區也將組建不少于50名的專家團隊,定期組織專家撰寫科普文章,同時通過微博、微信以及到社區、農村宣傳的方式,來進一步加強公眾對健康知識的了解,提高醫療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