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4日消息(總臺中國之聲記者李楊)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白天上班、晚上學藝”,這兩年,上夜校成了年輕人最時髦的夜生活,也是性價比很高的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的方式。多地政府對夜校提供補貼,希望推動社會形成持續學習的氛圍。

夜校受到熱捧的同時,近期,也有不少人反映,一些夜校在低價引流后,課程質量堪憂;甚至只是招生中介,根本不做培訓,學員報課后發現問題,卻又維權困難。年輕人上夜校解壓、“充電”,本是好事,一些機構卻打著夜校的旗號亂象頻出,該如何分辨?如何監管?

 

每周五晚上8時,江西省上栗縣的黃麗都會到青年夜校上課,她說,在夜校不僅能學到東西,還能結識新朋友。

黃麗表示:“每次我都是第一時間報名,我參加過書法、唱歌、爵士舞等課程,因為對這些比較感興趣。我感覺課程質量很好,每一位來授課的老師都是專業老師。青年夜校讓我的業余生活更加充實,也給我提供了認識新朋友的平臺。”

青年夜校負責人李卓昱介紹,夜校的課程涵蓋咖啡品鑒、書法、健身、歌唱等內容,每次課程能覆蓋50多人,盡可能做到“青年下班,夜校開門”。

李卓昱表示:“最大的難度還是在于要持續滿足年輕人的需求,要關注現在年輕人的興趣點。我們要盡可能地挖掘好的課程,要保證自己的課程質量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年輕人。目前我們開設的課程,學生還是比較積極的,熱門課程如咖啡品鑒、書法等上線后,很快就被一搶而空。”

互聯網平臺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夜校”關鍵詞搜索量同比增長迅猛,在某社交平臺上,“夜校”話題相關筆記的數量超過62萬篇。憑借價格低、課程種類多,夜校的熱度還在持續上升。除了緩解壓力、拓展興趣愛好以外,課程價格不高,也是人們選擇夜校充電并豐富生活的原因之一。

隨著夜校熱度的提升,行業內一些亂象開始出現。深圳的施女士9月初報的課程,等了一個月,夜校還沒有湊齊人數,再過一個多月才退款成功。

施女士說:“挺吸引人的,500元12節課,我就咨詢了一下,當時報了兩節課,第一節課成了,第二節課的情況是,一直說是人數不夠,當時承諾的是一個月內如果這個班沒有成,會把費用退還給我。過了一個月,我看那個班還沒有成,就問退費的事情,對方一直搪塞我,最后是催了幾次才退給我。”

雖然施女士順利上完了鋼琴課程,但她覺得課程質量也難以讓人滿意。

施女士表示:“這個課程就是跟夜校談的合作,真實的課程我不太確定是多少錢,之前跟我推過,就是12次課快結束的時候,推薦給我一個3680元的套餐,學完一本教材。但是我當時報的是鋼琴課,鋼琴課老師跟我說,現在上體驗課的書,就是你之后要報3680元的那一本書,你花3680元,也是學這本書的內容。”

事后,施女士特意去了解了一下這個所謂的夜校,發現了其中的問題。

施女士表示:“我一開始以為是像學校一樣的,有自己的老師、自己的班、自己的課程。但是我沒想到都不是一樣的,它不是夜校,我覺得就是一個中介,跟很多培訓機構有合作,相當于我們是信息,對方把我們的信息轉到培訓機構那里。”

夜校合作一覽表(圖片來源:受訪者王先生)

業內人士王先生給記者提供了一份《夜校合作一覽表》,具體內容是“公司負責給商家招生,學員報名成功后,公司線上收取學員定金為200元/人,學生線下交付余款300元后開始上課。”如果學員在商家續課,招攬學員的公司會抽成10%。負責招生的公司為甲方,培訓機構為乙方,雙方的合作協議中明確,甲方具有合作項目的學員客戶資源,乙方是提供授課的機構。乙方向學員收取300元/人/項目的培訓費用,完成第一次授課三日內要向甲方付100元/人/項目的合作費用。

夜校培訓合作協議截圖

夜校培訓合作協議截圖

王先生解釋了其中的門道:“有一家公司弄了一堆手機卡,全國各地可能有三五個工作人員,各種院校都起好了名,宣傳以后如果有學生過來,跟機構打個電話,就說給錢讓學生上課,本質上是做招生引流的,起個夜校的名,教課就行。也找過我,一個學生500元,從中抽300元,200元當課時費,之后組班,上完課了,學生就歸了機構,這個機構該怎么按照正價去轉化就怎么轉化,然后再給轉化的提成,大概是這樣個流程。”

王先生坦言,夜校出現亂象不僅讓樂意去夜校充電的年輕人得不到收益,也傷害了真正用心做夜校的專業人士。

王先生表示:“可能原來是個引流機構,弄得不行了,然后轉了個方向,改了個名,就叫夜校,把這波熱度蹭上了。了解到大多數開夜校的還是有良心的,其實這樣挺傷害真正做夜校的人,尤其是我看全國有幾家非遺夜校,人家確實把好的傳承人請過來。一座城市,有的賣學生,有的教學生,都叫夜校的名,損害的還是夜校的名字。”

對于現在一些夜校不能如約開辦、虛假宣傳嚴重等問題,江西南昌一位夜校培訓行業負責人肖先生告訴年輕人,要學會分辨其中的陷阱。

肖先生介紹:“一種是以低價吸引學員,但是學員去上了幾次,又以各種理由推出新增收費內容,或者要提前捆綁續班。第二種就是虛假宣傳,比如舞蹈班,有知名老師來授課,又或者是關于做短視頻的夜校班,有技術大咖全程指導包教包會,但是交了錢去上課卻發現跟承諾的完全不一樣,上課人數也從承諾的小班變成很多人的大班,這種叫‘貨不對板’。還要當心以個人名義開設所謂夜校班的,這種的往往自己有一技之長,向學員展示,吸引學員報班跟著他個人學,但是學著學著人跑路了,交的錢也追不回了。”

肖先生建議,要選擇有官方背景的機構或者選擇品牌、規模、口碑較有保障的機構學習。

在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叢虎看來,夜校持續火熱,體現了年輕人積極向上的心態,有助于增強年輕人的就業競爭力,作為監管部門,更要積極關注夜校的資質。

王叢虎表示:“積極愿意學習,增加多種技能,培訓機構能夠及時捕捉到這些個體的需求,能夠提供教育的培訓,顯然是積極的。如果培訓機構沒有在培訓服務的過程中遵守合同的要求,甚至有一些違法違紀、欺騙的行為,市場監管部門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介入,積極了解。我們也要去鼓勵一旦發現了違紀不誠信的行為、違法的行為,及時向主管部門舉報。多方的介入和監督,讓培訓市場合法合規來進行,讓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能夠維持下去。”

編輯:丁驍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