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最后一公里”, 最需下功夫
今年是國家旅游局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驗收之年。目前,距國家驗收考評還有半年左右的時間。自去年開始,我省相繼有28家單位上榜“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4月7日至8日,全省“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培訓暨推進會在鹽城大豐區舉行,28家示范區創建單位對標找差補短板,備戰國檢。
打造“水韻江蘇”全域旅游
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完善旅游設施和服務,大力發展鄉村、休閑、全域旅游。”“全域旅游”上升為國家戰略。省旅游局局長秦景安說,江蘇要打造不一樣的全域旅游,除了按國家標準體系落實外,還要將我省的資源稟賦、風土人情融入其中,更好地體現以游客為中心、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共建共享,打造具有“水韻江蘇”特色的全域旅游。
盡管創建示范區時間不長,但我省各地不斷推出創新做法,亮點頻閃:
南京市江寧區設立3年不低于1億元的旅游發展專項引導基金,以有力的政策支撐全域旅游創建工作;
鹽城大豐區設立全國首個由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法律咨詢、市場監管等職能組成的“全域旅游訴調中心”,成立覆蓋全區的旅游綜合執法管理隊伍;
蘇州市開通“蘇州好行”旅游巴士,為自由行的散客提供“一站式”“一條龍”的景區交通服務,受到游客的熱捧;
南京市秦淮區將旅游廁所建設作為創建的重要考核指標,兩年來累計投資3000萬元,新建改建旅游廁所65座,增設第三衛生間17座,今年還將投資5000萬元,完成136座公廁的改造提升。
句容葡萄節、盱眙龍蝦節、興化菜花節、金湖荷花節,旅游與農業實現融合發展;蘇州若航集團的空中看太湖項目成為航空旅游的代表;常熟隆力奇集團、江寧海龍紅木博物館、泰興濟川藥業等工業旅游企業備受游客喜愛;句容茅山的康緣中華健康園項目成為未來中醫藥健康旅游好去處;南京、蘇州、無錫、金湖等地常態化的國際馬拉松賽事已經成為體旅融合的新亮點……
“旅游+”農業、工業、文化、體育、商貿等新業態形成,附加值不斷提升。國家旅游局規劃財務司副司長蔡家成說,江蘇的創建工作走在前列,在全國都有學習參考的價值,而蘇南、蘇中、蘇北各有特色,城市農村又有所區別,每個層面都有良好的示范意義。
創得好不好,要看游客滿意度
秦景安坦言,“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政府不可能也不應該大包大攬無限責任,而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積極鼓勵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參與創建。”
“過當下的休閑日子,讀前世的懷舊文化,目的是釋放自我,找回自我,發現更好的自我,放松一下想休息的自我,這才是回歸旅游的本意。”在中國旅游智庫秘書長、國家信息中心旅游規劃研究中心主任石培華看來,旅游是幸福產業之首,健康產業之首,全域旅游好不好,還要游客說了算。“對于多數旅行者來說,他們的起點大多是名山大川,而終點往往是尋常生態,這也是近幾年鄉村旅游強勁發展的情感訴求。”從名山大川等景區“核心吸引物”,轉變為吃、住、行、游、購、娛等多元吸引物,全域旅游背景下,游客的滿意度是對全域整體旅游環境、旅游全過程、旅游配套設施、公共服務體系和旅游服務要素等方面的綜合評價。
此次推進會召開之前,28家創建單位對照《江蘇省“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評價指數》,從規劃引領、綜合管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十個方面進行自評打分。這份總分100分的試卷上,各地自評“成績”高低不一,有11家單位得分高于80分,有6家單位得分低于60分。一位創建單位負責人說,雖然這不是最終的評判結果,但反映出創建的客觀情況。比一比,找差距,回去后盡快把短板補上。
要“游得好”,還要“游得起”
“旅游經濟是情感經濟,最美的風景還是人,旅游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服務。江蘇在全域旅游創建中要打頭陣,還要在內涵、品質上挖掘深耕,做好最后一公里。”石培華認為,對江蘇來說,最后一公里不僅指交通,在打造全域旅游中除了提供標準化服務,還要注重個性化、人性化、精細化服務。服務的最后一公里最需要下功夫。“光有產品、有資源,卻缺少貼心的服務、豐富的內容、精巧的創意、特色的活動,那么為游客提供的產品還屬于初級產品,無法走得長遠。”
而在細節方面,蔡家成提醒創建單位,旅游廁所在創建中的分量很重,而這也是旅游公共服務中最大的短板。
“全域旅游還要讓游客消費合理化,讓他們實實在在感受到全域旅游帶來的紅利。”對創建中出現的一些苗頭性問題,專家們也有感言。
秦景安認為,有些地方還把門票作為旅游收入的主要來源,有的景區門票價格偏高,還有個別地方民宿檔次高,性價比好,便以追求高房價來體現高品質。“如果說過去旅游是奢侈品,那現在旅游便是日用品,我們要考慮讓游客‘游得好’,更不能忽視讓游客‘游得起’。旅游應在景區文化挖掘和產品附加值上下功夫,體現物有所值。比如北京故宮博物院通過開發各種文創產品,讓故宮真正‘活’了起來,其文創產品年銷售額達10億元,是門票收入的近2倍,這些創新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卞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