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時,父母先后離世,17歲時,她剛參加工作,就把學校里無人照顧的留守貧困孩子接到自己家住,無償為他們輔導功課、洗衣做飯。29年來,她先后收留幫助過59名當地的留守兒童。她就是鹽城市濱海縣淤尖實驗中學的語文老師邵海霞,孩子們都叫她“邵媽媽”。
邵海霞和孩子們。范木曉子 攝
因身世相似收留孩子
濱海縣濱海港鎮淤尖小街地處濱海縣東北部,邵海霞就出生在這個鄰近黃海的小漁村。邵海霞6歲的時候,父母因病先后離世,她和10個哥哥姐姐相依為命。1988年,高中畢業的她才17歲,就在當地任教,寄宿在二姐家。
由于自己坎坷的身世,她格外關注那些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
“一名男孩整天坐在教室的一角,從來不愿和別的孩子說話。”邵海霞多次接觸后才了解到,這個孩子李小明(化名)年幼喪父,母親改嫁后,一直隨年邁的奶奶生活,奶奶僅靠賣點自家種的小青菜和雞蛋維系生活。長期得不到關愛的他,漸漸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邵海霞回到家后,和二姐商量,決定把李小明帶到家中照顧,這成為她人生中照顧的第一個留守兒童。“當時家里已經有四個孩子了,他再來就是5個了。”邵海霞家中的4個孩子都是和自己有著血緣關系的親人,唯獨李小明是外人,但她從來沒有把他當外人看,“他的身世和我很像,我小時候的表現和他差不多,所以,我知道他需要什么。”
孩子便秘她用手去摳
丁小軍(化名)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因長期沒有父母管教,孩子平時很叛逆,嘴里一直臟話不斷。
“哪怕成不了才,也要讓他成人。”這是邵海霞接收的第二個孩子,也是她遇到的最難纏的孩子,“放學不回家,也不學好,我好好說也不聽,最后一記耳光總算把他打醒了。到六年級他考了第一名,也算是對我最大的回報了。”
洗衣、做飯、備課、教學……邵海霞每天都在重復著同樣的工作。邵海霞說,丁小軍長期便秘,少則三五天多則一個多星期都不上廁所,肚子脹得圓鼓鼓的,不時喊肚子疼,這讓她很揪心。“看到他大汗淋漓,都不能順利排便,我就用手幫他摳出來。”
1995年的一天夜里,她的另外一個“孩子”小夢(化名),突發急性闌尾炎,她連夜包車把她送到近100里開外的縣人民醫院搶救,孩子醒來后,哭著叫她“邵媽媽”。
小夢的父母因躲債,多年都不回家。自此,邵海霞這里就是小夢的家。
家人慢慢理解了她
1995年,邵海霞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她的男朋友并不理解她為何這么做,可看到她如此堅持也不再說什么。1997年,婚后的邵海霞自己生了孩子,家人都反對她收留別的孩子,但她還是堅持。
“那會日子過得很清苦,全家都擠在40多平米的屋子里,家里都被高低床擺滿了。”2000年左右,邵海霞的丈夫下崗失業了,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不得不迫使他遠赴蘇南打工,“他說這種日子沒法過了,以后也不回來了。”
又經過三年多的勸說,一直到2003年,邵海霞的丈夫才慢慢接受現狀。“那會他也想開了,經常會給孩子們買衣服買零食,也算是對我的一種安慰吧。”
29年來,邵海霞家中收留的孩子從未間斷過,截至目前,共收留過59名留守兒童。
等身體真不行了,再歇一歇
由于家境貧寒,邵海霞的身體一直都不太好,加之這么多年來的辛勞,她患有嚴重的貧血。“有一次倒在講臺上,學生都嚇傻了,到現在我愛人都不知道。”
2013年9月,邵海霞全身多處浮腫,同事們都勸她趕緊到醫院治療,但她總是說會耽誤給學生上課,家里還有孩子需要照顧,實在走不開。丈夫知道后,心急如焚地趕回家帶她到醫院檢查。
實際上,邵海霞在2008年就被確診為子宮肌瘤,她瞞著所有人把檢查報告壓箱底。直到醫生嚴重警告,邵海霞才決定在一個周末進行手術。“這樣就不用請假了。”
“我只不過是把這一件事堅持做了下去而已,沒什么大不了。”
邵海霞說,現在自己的身體更不如往年,等到真正力不從心時才會決定歇一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