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湘潭大學舉行2017屆畢業生畢業典禮。一名學生興奮地豎起大拇指,表達對湘大的情深和未來的信心。李向陽/攝
畢業于安徽一所高校的周沫至今仍認為,沒有一場像樣的畢業典禮是自己大學生涯最大的遺憾。她想像“別人的大學”的畢業生一樣,在屬于自己的畢業典禮上,穿學位服、接受撥穗、領取畢業證和學位證、聆聽老師寄語、唱校歌……
而在周沫的記憶里,“畢業典禮”是隨意“在一個報告廳里,上面領導致辭,下面坐滿著裝隨意的畢業生”,而畢業證是在前一天晚上輔導員發給大家的。
2017年6月,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247所高校的713名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顯示,90.1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畢業典禮不可缺少,其中79.7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畢業典禮是人生中重要的分水嶺,象征著告別大學、步入社會”, 62.21%的受訪者認為“畢業典禮能給人心理暗示和鼓勵,賦予畢業生一種力量”,56.3%的受訪者認為“能從畢業典禮中收獲自豪感和榮譽感”。
“畢業典禮是一生中難忘的經歷,是值得銘記的時刻”
華北電力大學2013級本科生朱耀選將在這個月月底迎來自己的畢業典禮。在他看來,學校的畢業典禮莊嚴且隆重。
“畢業典禮標志著我們將從學校走向社會,是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也是自己努力4年后的高光一刻,能走上畢業典禮的舞臺,接受校長或者院長撥穗正冠,特別有歸屬感和成就感。”朱耀選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對于已經回到香港工作的留學生陳樺來說,畢業典禮上和校長的對話讓自己終生難忘。“校長撥穗后,頒給我畢業證書,然后笑瞇瞇地問我,‘畢業后去哪里?’我一緊張,回答,‘回宿舍’。”陳樺坦言自己鬧了個笑話,但正是這個小插曲,讓她和同學們每每回憶起來都覺得溫暖。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調查結果顯示,74.1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畢業典禮是一生中難忘的經歷,是值得銘記的時刻”,72.01%的受訪大學生把畢業典禮視為“大學生活的總結儀式”。
上海師范大學畢業典禮上看著視頻難抑淚水的學生。趙唯宏 李之棟/攝
汕頭大學2013級本科生張水源坦言,對畢業典禮的期待之一便是現場聆聽誠哥(李嘉誠先生)對畢業生的寄語。據張水源介紹,每年畢業典禮,李嘉誠先生都會蒞臨汕大,并在畢業典禮上作主題演講,而且每年的主題都不同。
2014年6月,大二的張水源作為志愿者參加了學校的畢業典禮,他負責畢業典禮現場內的一些場務工作。除了李嘉誠先生給汕大學子的寄語,他還記得當時合唱汕大畢業歌《大學問》時很多畢業生流淚的動人瞬間。“從那時開始,也期待著有這樣一場宏大的、難忘的畢業典禮作為自己4年學業和成長的見證。”張水源說。
“大學生需要一個畢業典禮,來做一個學段的區分,這意味著新的人生的開始,是對過去時光的紀念和所作努力的褒獎。”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南開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主任袁辛說。她認為儀式本身就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也能夠讓人們去確認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需要用全部的心力來對待它,從而行為也會更加規范和向善,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我們經常能在畢業典禮上看到,有學生帶著父母,已經結婚的學生帶著愛人和孩子,這能帶給他們一種非常重要的家庭責任和社會擔當。”
6月14日,河南農業大學舉行2017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圖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河南農大校長張改平為畢業生撥穗。周紅飛/攝
76.58%的受訪大學生認為畢業典禮應避免“過程僵化,流于形式”
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采訪時,2016級博士研究生郭宇昕將自己的畢業生身份視為一生的榮耀,他強調,“我是南開大學2013級本科畢業生。”在他看來,本科的畢業典禮仍歷歷在目。
“各學院的學生可以擎著院旗繞場跑,這是南開的傳統,經過本院時集體歡呼。典禮現場老師依次念出每一位畢業生的名字,學生依次上臺接受撥穗,并領取證書,每個學院的學生撥穗完畢后,該院全體起立,聆聽院長對畢業生的寄語,”在郭宇昕看來,最動情的一幕是典禮結束后,全體起立,合唱校歌。
“全校性的畢業典禮很有必要,這表明你正式從學校畢業,也通過這種神圣的儀式塑造校友身份認同。”郭宇昕說。
和郭宇昕的記憶不同,林然覺得自己的畢業典禮更像例行公事,“走了過場”。在林然的學校,從本科到博士畢業生參加同一場畢業典禮。“可能因為人數比較多,參加的同學需要找輔導員老師報名,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自己給自己撥穗,然后回到學院領學位證書。”林然表示,同學們的重視程度也不夠,學位服里面就是短褲短袖,穿著有一些隨意。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調查結果顯示,對于“畢業典禮上不能接受的現象”,76.58%的受訪大學生選擇“過程僵化,流于形式”,選擇“由于畢業生太多,只有部分學生有參與感”的占59.05%、 選擇“穿著隨意,不正式”的占46.56%、選擇“氛圍不夠莊嚴隆重”的占33.8%。
雖然十分期待畢業典禮,但張水源坦承學校的典禮也稍有一點程式化。如果可以選擇,他希望能有一個與畢業典禮相結合的主題晚會,“播放一些與畢業相關的音樂,然后可以有小型酒會,相互敬酒,拍照留念等。”張水源想象著。
對于朱耀選來說,畢業典禮值得期待的一個環節無疑是可以與校長或院長合影。“我們學校的畢業典禮每個畢業生都可以和院長或者校長拍照。”朱耀選想起去年參加師兄畢業典禮時一件有趣的事,“有學長太緊張,都沒站好照相就下臺了,院長就說,‘微笑,不用緊張,多站會兒,沒事的’。”
6月14日,西北師范大學2017屆學生畢業典禮舉行。校長劉仲奎為每一位畢業生撥穗正冠,并合影留念。李亞妮/攝
“畢業典禮應充滿人文關懷,體現大學精神”
來自廣東一所高校的鄒義對畢業典禮持無所謂態度,他認為畢業時和父母一起拍照紀念更值得期待。因為自己印象中的畢業典禮都是領導老師講話、學生代表演講等。“一大群畢業生在一個大教室聽著校領導的祝福語,呆坐著聽比較無趣的發言,不太能讓人喜歡起來。”鄒義說。
“畢業對于大學生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應該給大學畢業生一個值得回味的畢業典禮。” 對此,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先生認為,大學畢業典禮應該充滿人文關懷、體現大學精神。“有時候會因為一場典禮,很多學生對母校的看法很可能改變,畢業典禮的記憶會讓學生們回味終生。”
“基本上每個大學都會有一個畢業典禮,這實際上反映了高校對大學生畢業這件事情的重視。”袁辛表示,目前國內高校畢業典禮在很多方面都做得很好。一方面畢業典禮上有一些能夠起到激勵和祝福作用的程序,比如對優秀學生的褒獎,邀請優秀校友或社會知名人士來做演講;另一方面,畢業典禮越來越人性化,越來越親和,越來越多的是情感的連接,給學生們祝福以及未來的提點。在袁辛看來,越來越多的教授所做畢業演講的情感和勵志的濃郁程度越來越高。她提到北京大學的饒毅教授,535個字的演講在4分鐘贏得9次掌聲。而廈門大學的鄒振東教授說過一句話十分令人感動,“有很多學生覺得畢業后就不是廈大人了,但是不是這樣的,其實對一所大學的真正留戀是從收拾行李開始的。”
同時袁辛也認為,儀式感本身就具有一部分僵化性,總要有一些特定的過程,所以難免會有一些相對比較刻板的方面。“因此,這也提醒主辦者在程序環節方面作出一些改進,比如說可以附帶一些小小的節目,或者有趣的環節。”
袁辛認為,學校應該給學生更多的機會來表達他們對畢業典禮的期待,根據學生的心愿來讓畢業典禮更加的富有情感,提高學生們的參與感。
“一個帶有情感和溫暖的典禮,能夠真正喚起學生對畢業典禮的重視,包括他們的儀態和著裝,但是學校方面不要給學生一種非此不可的信號,學生能夠在畢業典禮過程中充分地享受,能夠感受到自主和自由才是最終目的。”袁辛說。
(應受訪者要求,周沫、陳樺、林然、鄒義為化名)
鄭州大學 田珂 汕頭大學 陳潔玲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馬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