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6月5日消息(記者何微)6月4日,2017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會開幕式在西安舉行。交流會是2017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暨第21屆中國東西部合作與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2017絲博會)的組成部分。陜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宣布2017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會開幕,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前總理肖卡特·阿齊茲、陜西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中巴經濟走廊特使扎法爾·烏丁·穆罕默德,波蘭巡回大使、波蘭波中教育基金會主席塔德烏什·霍米茨基等出席開幕式。23個國家和地區的140多位國(境)外教育界同仁和其他領域的杰出人士以及300余位教育部、高校代表等出席開幕式。
2017絲綢之路教育合作交流會由陜西省人民政府主辦、陜西省教育廳和西北政法大學、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交通大學、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和教育機構共同承辦,以“新機遇、新發展”為主題,通過舉辦教育教學和研究機構的成立揭牌儀式,簽署多項“一帶一路”合作協議,頒發陜西省高校優秀外籍教師獎,發布“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重要成果等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為與會國家提供教育理念交流、教育項目合作和人文對話溝通平臺。
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許濤在致辭中表示,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國通往歐亞的經濟大走廊,還是一條教育文化帶。在上月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強調要將“一帶一路”建成文明之路,建立多層次人文合作機制,搭建更多合作平臺,開辟更多合作渠道。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和新歐亞大陸橋重要樞紐,地理區位優越、歷史文化悠久、科教資源雄厚,具備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開展教育合作的獨特優勢。中國政府對促進陜西乃至西部的教育國際化高度重視,今年4月11號,也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前夕,教育部與包括陜西省在內的6省(區)、市簽署了《開展“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國際合作備忘錄》。根據合作備忘錄,教育部將和陜西省統籌協調國內外優質資源,充分發揮陜西省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區域優勢,特別是聯合沿線各國朋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平臺。要注重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吸引高精尖人才來陜從事教學和創新研究,鼓勵開展“一帶一路”教育、文化、語言等專題研究,加快新型特色智庫建設。推動高校與國外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開展產教研合作與交流,參與國際重大科學計劃和科學工程。加快非通用語種專業建設,加快培養國內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急需的非通用語種人才,聚力打造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區域高地。
陜西省教育廳廳長王建利在致辭中表示,陜西作為古絲綢之路的發源地和中國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區位優勢明顯,科教資源豐富,在深化“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巨大潛力。近年來,陜西省委、省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把教育國際化作為內涵發展的重要舉措,全方位推進教育合作交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全省教育國際化層次和水平顯著提升。他希望與會嘉賓充分利用本次活動的契機,加強溝通、加深交流、增進友誼,拓展領域、深化合作、提升層次,希望與會嘉賓與陜西開展教育合作,努力在深化合作中實現共贏。
開幕式上,舉行了“一帶一路”職教聯盟、國際漢唐學院、西安外國語大學波蘭研究中心、西安外國語大學阿拉伯文化研究中心、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涉外法律培訓基地等5個涉及“一帶一路”的教育教學和研究機構的揭牌儀式,簽署了西安交通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建絲路國際工學院合作協議、西北政法大學與《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一帶一路”問題研究合作協議、西安外國語大學與波蘭盧布林天主教大學合作協議、西北大學與巴基斯坦白沙瓦大學合作備忘錄、陜西職業技術學院與印度尼西亞北蘇拉威西省教育廳及印度尼西亞商會“一帶一路”應用人才培訓示范基地建設合作協議等5項合作協議,發布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報告(2016)》等6項“一帶一路”教育合作交流重要成果,并為陜西省高校優秀外籍教師頒獎。
據悉,本次教育合作交流會于6月4日-7日舉行,將舉辦10場“一帶一路”中外高校對接活動,進一步提升陜西教育國際化水平,促進資源共享、深入對接,推進絲路沿線國家在教育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取得更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