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3日消息(記者 黃昂瑾)記者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11月3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近日聯合發布實施《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著力鞏固提升節水裝備產業鏈競爭優勢,加快以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點節水裝備取得突破,節水裝備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節水裝備龍頭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到2030年,構建覆蓋全面、技術先進的節水裝備體系,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節水裝備供給能力持續增強。
圍繞此次《實施方案》出臺的背景和意義、主要內容等,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該負責同志指出,節水裝備是節水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基礎和支撐。當前,我國水資源面臨嚴重短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具體到工業領域,2024年工業用水量為971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用水量的1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24立方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同時,工業還肩負著為農業、居民生活提供節水技術裝備和產品的重任。針對節水裝備供給能力不足、產業發展面臨較大壓力的現實情況,兩部門研究編制了《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節水裝備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鞏固提升節水裝備全產業鏈競爭優勢。
《實施方案》重點關注生產工藝流程中耗水量大的通用設備,圍繞推動供水、用水、回用裝備發展和數智化轉型提出4項重點任務。
其中,《實施方案》圍繞“供水”,聚焦凈水、非常規水利用、特殊用途水處理裝備,重點攻關高精度、大通量、低能耗且抗污染過濾設備以及新型軟化設備等,突破多元化制水關鍵裝備瓶頸;圍繞“用水”,聚焦洗滌、循環冷卻、凝結水回收利用、高效灌溉裝備,重點攻關洗滌水分級處理回用、高效集成式凝結水回收設備等;圍繞“回用”,突破廢水循環利用裝備技術瓶頸。聚焦膜分離、濃水深度處理裝備,重點攻關智能化膜分離、分鹽與蒸發結晶一體化設備等。同時,圍繞推動節水裝備產業數智化轉型升級,《實施方案》聚焦提升裝備智能制造水平、打造智慧化節水應用場景、構建數智化節水管理平臺等任務,重點打造人工智能賦能工業節水典型應用場景等。
該負責同志表示,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水利部做好《實施方案》宣貫實施,在政策、標準、創新、人才等方面持續加力,加快推動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相關政策,支持重點行業節水裝備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發揮綠色金融作用,引導企業積極采購節水裝備。落實好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保險補償政策,支持先進節水技術裝備推廣應用。
二是加快完善標準體系。依托節水領域標準化技術組織,健全節水裝備標準體系,建立產業鏈標準化圖譜。加快節水裝備重點領域急需標準研制,推動節水裝備標準化、系列化、成套化。鼓勵龍頭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
三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通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現有資金渠道支持節水裝備攻關,推動中試平臺建設。利用多雙邊合作平臺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支持有關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動先進節水技術裝備和服務“走出去”。
四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依托國家卓越工程師實踐基地等平臺,開展節水法規、政策、標準、技術等培訓。加強節水裝備制造等相關學科建設,培養節水學科應用型人才,實現節水裝備人才鏈與產業鏈有機鏈接。
長按二維碼關注精彩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