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4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一個多月以前,國家發改委等四部委聯合發布意見,提出特色小鎮建設要遵循客觀規律,防止盲目發展、一哄而上。如何為特色小鎮的建設糾偏,各方面都開始冷靜思考。由新華網、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長沙市政府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特色小鎮博覽會昨天(13日)開幕,多位專家專門就此獻言獻策。
特色小鎮的建設必須直面潛在問題,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徐林提醒,要警惕“東施效顰”的不良苗頭。
徐林說:“簡單的模仿別的地方的成功案例,完全不顧本地的實際情況和資源稟賦和發展條件,這樣的結果就是照搬照抄,甚至一張規劃圖可以打遍天下,形成千篇一律,千鎮一面。”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城鎮化推進處處長劉春雨則強調,不能把特色小鎮當成筐,什么都往里裝,不能盲目把產業園區、旅游景區、體育基地、美麗鄉村、田園綜合體,以及行政建制鎮戴上特色小鎮“帽子”。
還有一些企業打著特色小鎮的幌子,在農村圈地,為的是發展房地產。專家認為,如果不能準確理解“特色”這兩個字,特色小鎮的發展就會出問題。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局長馮海發提出了一組有意思的數據,并建議以此作為特色小鎮的大致標準。
馮海發說:“一個特色支柱優勢產業,二十個左右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三平方公里,四億元的財政收入,五萬人口規模,六千元錢員工的月平均收入。我想這六點,可以作為我們特色小鎮的一個大致的畫像。”
當然,標準似乎也不能一刀切。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就指出,不同地方的發展水平和資源稟賦差異巨大,各地最好結合自身實際出臺特色小鎮標準。
國務院參事仇保興表示,要把握特色小鎮發展的新趨勢。他說,特色小鎮之前先后主打一村一品、企業集群,和旅游休閑,現在則已經進入4.0階段。“4.0版的特色小鎮是本世紀起,小鎮開始進入城市:小鎮+新經濟體。因為城市有強大的新經濟動力,小鎮一旦進入城市以后,就發揮了城市的修補、生態的修復、產業修繕提升的功能。這一類的小鎮活力非常強,成長非常迅速。”
4.0版的特色小鎮一般位于城鄉結合部,有人形象地說,以前這是城市的“破補丁”,現在則是“金字招牌”,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
記者還了解到,不管是什么樣的特色小鎮,首先要有產業支撐,這已經成為一個共識。而在中國土地估價師與土地登記代理人協會會長胡存智看來,特色小鎮光有產業還不夠。
胡存智說:“今天我們打造特色產業,不僅要看相關的產業,更關鍵的要注重特色產業的獨特性,使之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具有獨特性和不可復制性,才能避免內容重復、形態雷同的同質化競爭,防止千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