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2日消息(記者呂紅橋)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品牌評級與品牌顧問機構Chnbrand4月11日發布2017年中國品牌力指數報告。這份報告回答了不少有意思的問題,比如每個人能記住幾個品牌,哪些人群對品牌更為熟悉等。報告還揭示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現象,那就是:品牌越大未必人氣越旺。
市場持續開放 競爭日趨激烈
報告顯示,2017年共有62個品牌因為連續五年保持品牌力行業第一,獲得“黃金品牌”稱號。但是,也有38個消費品類,排名第一的品牌發生了變化,這一數量比去年上升了7%,說明“第一品牌”的位子越來越難保。Chnbrand首席研究官姚穎分析,這跟市場更加開放有關。
姚穎說:“不像以前一樣,一個品牌它靠壟斷有限的傳播渠道,或者說壟斷了貨架就可以一直保持自己超級大品牌的地位。現在不是這樣了,它們收到來自各種不同渠道的聲音的挑戰,所以有很多品牌都有一些新的機會發展起來。”
傳統快消領域 中國品牌優勢不再
從區域來看,發達地區的消費者掌握更豐富的品牌資源。品牌認知水平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地區,呈現遞減趨勢。
從人群差異來看,女性和80后人群對品牌相對更為熟悉。
從品牌歸屬地看,國際品牌前三位分別是美國、韓國和德國,日本品牌由第2位大幅下滑到第7位。而中國品牌在第一品牌陣營的總體占比和行業分布,基本保持穩定,只不過,優勢和劣勢也越來越凸顯。
姚穎認為:“中國品牌力在不同行業的分布情況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像中國目前互聯網的發展,在全球可能都比較領先,在服務業領域中國品牌一直做得非常好,而且越來越好。但是在傳統的快消領域,特別是日用品等領域,中國品牌反而在失去它們的陣地。”
大品牌不一定受歡迎 消費需求更加個性化
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對于單個行業,消費者平均能記住幾個品牌?這個有意思的問題報告也給出了答案:今年是5.3個。
姚穎介紹:“2015年,單個行業消費者能夠記住的品牌數量是3.4個,2016年激增到了5.2個。但去年我們也提到了,這種增長不可能是無限的,因為人的大腦畢竟容量有限。所以我們在今年的結果中可以看到,增幅變得非常緩慢,這或許意味著認知的瓶頸開始顯現。”
但值得注意的是,報告顯示,主動記住的品牌被購買的概率連續三年呈下滑趨勢,從2015年44.2%下降到2017年的30.2%。這說明,認知度的提升對品牌力提升的貢獻度在下降。也就是說,一個品牌并不是越耳熟能詳,越能吸引更多的顧客購買。為什么會這樣?姚穎認為,這和消費的個性化趨勢有關。“消費者需要一個更豐富的購買理由。過去,比如我去超市買東西,這個東西有廣告,我可能就知道它,信得過它,我就買了。那個時候品牌發揮的是一個基本的背書功能。但是現在這個階段,消費者的選擇太多了,所以可能需要更加復雜的原因,比如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