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在中央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號召之下,廣東出臺了第一個省級供給側改革總體方案,涵蓋一個總體方案、五個行動計劃,超過4.5萬字。
昨天(29日),廣東省政府正式印發《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2016—2018年)》以及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等六份行動計劃文件。廣東制定了三年時間內“去降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16年底,全省國有關停企業全部出清;2017年底,全省國有特困企業基本脫困;去產能上,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僵尸企業”市場出清。
目前廣東省屬21個國企集團中有10個集團擁有上市平臺,比如廣晟公司、交通集團、鹽業集團、廣州越秀集團、深圳能源集團等,這個方案對哪些行業影響更大?上市公司在供給側改革當中,會有哪些投資機會出現,東方證券投資顧問左劍明對此進行分析解讀。
左劍明:針對于鋼鐵企業,包括像煤炭、水泥、平板玻璃等等都有具體的措施,目前為止整個產能比較大的,要壓縮到一定的比例,我們關注一下它的比例、結構到底是怎么來做出調整。在產能出清中,特別是到今年年底的時候國有關停企業全部出清,涉及到2000多家,行政規范應該會有率先啟動,2017年特困企業也有上百家的規模,將會是有非常明顯的轉折,針對傳統業務的企業,應該會有率先的提振。針對比如有色類包括像黑色金屬會有率先動作,在這一次的2016年到2018的行動規劃當中已經得到了率先的體現。
經濟之聲:我們在方案中也看到,廣東省去庫存行動計劃文件中說,在2018年底,商品房庫存規模比2015年底的1.6億平方米減少約12.5%。深圳近期是領漲全國樓市的地方。這個目標實現起來難度大不大?
左劍明:我個人認為難度還是非常大的,比如說可以看到在這一次的新增產能當中我認為是有接近600方以上的規模,再加上存量地產當中也有接近2000萬的規模,所以針對未來三年當中應該是會有非常大的實現的跨越度,這是第一個。第二,針對于商品房庫存比例要做有效的下降,它不光是針對存量和增量,而且要引入大量的需求方來做不斷的刺激。接下來我個人認為會有這些細化方案會做出臺。第三,廣東省不光是有像現在的深圳、廣州、東莞等等這些經濟比較好的地區,它也有很多的一些地級市特別是目前為止經濟還是相對比較欠發達的地方,那么這一塊的實現能力也就會來的更大一些,所以我個人覺得針對去產能的過程當中,特別是針對于商品房這一塊會有很大的制約因素,這是第一個困難點。
第二個困難點就在于比如說我們關注到房地產之中,整個很多的傳統產業都有息息相關,比如說水泥、鋼鐵等行業有可能會有明顯的帶動作用,包括整個商品房的庫存比例進一步的下降的時候,那接下去的存量特別是在于進一步要壓縮現在的傳統的鋼鐵和水泥當中的量的話,會有進一步的抑制作用,所以我覺得它要在整個實現難度會非常大,但是我們注意關注到省政府的決心應該是已經表明了,所以我認為在接下去的路徑當中的話會有很多的配套措施來一塊完成指標。
經濟之聲:廣晟公司是廣東省國有獨資企業,旗下共包含廣晟有色(600259)、中金嶺南(000060)、風華高科、佛山照明(000541)、國星光電等A股上市公司。改革動作是否會先行?
左劍明:我覺得在整個廣東省國資委的當中,我們稱之為有大廣,在線下的整個四個公司當中會有率先的標桿性的動作來做啟動,特別是針對與規模相對比較偏大,而且是傳統業務相對比較偏多的傳統企業來說,那有可能會要做率先發力,比如說無論是針對于像廣晟有色還是中金嶺南無論是有色金屬還是針對一些銅礦類的一些企業,它接下去的日子的話,都會有進一步難過的過程當中,我覺得這里面的話不光是要在供給側當中要做發力,可以看到廣州省國資委也提到了,供給側可能現在的需求端要做相互之間的配合,當然是供給側為主,所以我們認為在壓縮產能的時候有可能會有保有扶。
第二是在整個現在的國有企業當中的話,它有資產注入的預期,比如說接下去會不會針對與目前為止集團公司手上有有大規模的資產的,有進一步做大自己的資產證券化率,我認為這有比較大的改革的動力,所以我覺得在目前為止應該有有保有扶的過程。
經濟之聲:廣新公司旗下有星湖科技(600866)、佛塑科技(000973)、省廣股份(002400)、生益科技4家。從業績表現和業務分布看,哪些公司最有可能實行供給側改革的動向?
左劍明:我覺得在目前為止整個行業當中,大家都覺得會是叫傳統企業它應該更多的是要供給側改革的,比如說我們看到無論是在之前的提到的像鋼鐵、水泥,其實我認為的話有可能這些傳統業務當中也會有需要變革的地方,比如說現在大家都會稱之為佛塑包括星湖,它手上原來的業務特別是目前為止毛利率比較偏低的業務都有可能會得進一步的斬斷。
第二個比如說我們看到像省廣股份,它是整個營銷類的企業,那接下去的話它的日子相對來說會更好過一些,所以說在整個業務鏈條當中的話,我們要關注到不光是針對于我們現在是點名的幾大行業,特別是產能嚴重過剩的,我們這個產能過剩是以75%以內來做產能過剩來做體現,可以看到鋼鐵、水泥、玻璃這些的話都是在70%以內,那接下去的合它的改革力度會很大,但是我們認為一方面是倒逼的作用,對于未來的新興行業當中的話也是不乏機會的。
經濟之聲:我們再看一下關于廣東國資的新的動向,在上周的時候廣東省全資公司廣東省廣新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斥資超過22億元,對TCL集團(000100)進行了舉牌,持股比例達到5.008%。也給大家介紹一下廣新控股集團,它的唯一股東就是廣東省人民政府,那么這舉牌的動作您如何來分析?
左劍明:我覺得在這里面的話有可能是包含幾個因素,比如說像在TCL集團企業當中的話,其實國有股的控股比例是相對比較偏低的畢竟它作為一家老牌的上市公司的話股權已經非常多元化了,所針對于像廣新控股集團來說的話,它有增加自己持股比例或者是增加自己話語權的動機,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針對于我們目前為止一些傳統行業當中不要認為簡單的是把它參照TCL,它有可能是跟我們電視有關,跟我們多媒體有關,包括跟我們目前為止手機、通信有關,其實我個人認為的話還是要關注到,它的這些公司,它背后的整個運作的邏輯,比如說我們目前為止針對與現在的一些股權過于分散的企業當中來說,其實有部分的國資來做參與,這也是多元化的表現。
在整個廣新控股當中有可能它接下去會不會有其他的一些跟我們TCL集團有一些業務往來的關系的集團,也能夠做出路,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可能性。不要小看他這次增資是22個億,它的持股比例已經是達到了5%,5%它也就是有了自己的話語權,所以接下去的話我相信有可能會有進一步的資本運作在后面。
經濟之聲:廣東省國資改革也提出通過加大資本運作,培育新的航母型企業,打造數家千億元市值上市公司。目前,廣東省屬國資國有企業21家,沒有一家實現將核心業務資產注入上市公司整體上市的案例。重組和注資會成為廣東國資概念股今后的主題嗎?
左劍明:其實廣東省國資改革我相信在三年以前,在我們的券商研究所這一塊系統里面的話已經是有很多的報告來做提出,一方面因為廣州省國資委它是在地方國資委當中持股比例是非常的高,而且整個經濟體量無論是收入還是利潤,規模都是非常巨大的,所以大家針對與無論是上海也好,還是廣東國資委也好都有非常希望它的做大做強特別是在資本證券化率當中的話有進一步的發力。我們要關注到未來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它的推進整體上市的動力來的更強一些。
第二個我們要關注到優質資產,在整個資產證券化的過程當中,我們不能一股腦把所有地產都往證券市場當中來做傾斜,這個傾斜的話我們還是的需要有一些優質的資產加入進來,那這樣的話對于我們的投資者來說的話有更多的投資回報,所以我覺得接下去我們要關注到廣東省國資委當中優質的資產那么來做加快,特別是加速進入到整個資本市場。
第三個的話我們這里要關注到整個廣東省國資委當中的控股比例,比如說我們剛剛所提到的比如說像廣新,廣晟,這些的話都是在當地的的國資平臺當中非常舉足輕重的一些國有控股平臺,那么接下來這些國有控股平臺它的注入,我個人認為的話應該是水到渠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