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14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國家統計局上午公布了1月份CPI和PPI數據。CPI同比上漲2.5%,PPI同比上漲6.9%,超出預期。
從環比看,1月份CPI上漲1.0%,漲幅比去年12月份擴大0.8個百分點。PPI上漲0.8%,漲幅在連續擴大4個月后出現回落,比去年12月份縮小0.8個百分點。
此前機構普遍預計,受春節效應等因素影響,蔬菜等食品價格有所上漲,預計1月份CPI同比漲幅溫和回升,在2.5%左右,全年將保持穩定。此外還預計,近期部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較快,這預示著1月PPI漲幅存在更大的上升,經濟學家們對1月PPI同比增速的預測均值為6.37%。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繩國慶表示,CPI環比和同比漲幅受春節因素影響擴大。一是春節期間食品價格環比上漲2.3%。二是寒假和春運期間出行人員增多,交通和旅游價格上漲明顯。三是受國內成品油調價影響,汽、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上漲4.7%和5.2%,合計影響CPI環比上漲約0.09個百分點。預計2月份翹尾影響將明顯回落。
從同比看,1月份PPI上漲6.9%,漲幅比去年12月份擴大1.4個百分點。繩國慶分析說,在調查的40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3個行業產品價格同比上漲,比上月增加1個。
諸多機構觀點顯示,1月份CPI上漲的因素可以歸納為三點:春節因素、需求回暖、大宗商品和石油價格走穩回升,帶動非食品價格環比保持微升態勢。
多家機構預計2017年全年CPI漲幅為2%-2.3%左右。
春節因素助推1月份CPI漲幅擴大。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就此做出解讀。
姚景源:“現在大家都比較關心1月份CPI和PPI。首先,怎么來看1月和2月的這個統計數據?對于中國來說,1月、2月的統計數據有一個什么特殊性?就是我們有一個春節因素。我們所講的CPI同比是指今年1月和去年1月比,環比是今年1月和去年12月比。今年1月份的數據實際是用一個有過年因素的月份和沒有過年因素的月份進行比較。
眾所周知,過年期間需求旺盛。比如,1月份除了雞蛋外,所有食品價格都在上漲,豬肉、牛肉、羊肉,水產品、蔬菜無一不漲,就是因為過年了大家大量的購買。過去過年我們是探親訪友,現在又加上旅游,所以我們注意到春節期間飛機票不打折了,像其他交通、住宿等這些費用也都在上漲。另外,在大城市生活的人會發現,由于春節期間放假,不少服務業的從業人員回家過年,所以春節期間服務類的價格也在上漲。從這個角度來看,春節因素對于整個1月份CPI上漲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當然,今年春節如果跟去年和前年比較,環比而言,我們的漲幅還是低于去年和前年,主要原因是現在的供給量充裕。比如雞蛋,之所以價格下降就是因為供給充裕。
總體而言,1月物價 是一種溫和狀態,如果把春節因素考慮進去,2.5%這個數據是正常的。
PPI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或者叫工業品出廠價格。這個價格我們曾經連續54個月是負的,正是這種狀況告訴我們,中國經濟面臨著下行的壓力。而工業品出廠價格在去年9月份由負轉正,到今年1月份上漲6.9%。其原因有二,一是現在整個中國經濟呈現了一種緩中趨穩的狀態,市場的需求在回升。二是去年我們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加大了去產能的力度,比如鋼鐵去掉了4500萬噸的生產能力,煤炭去掉了3億多噸的生產能力。去年年初,平均每噸煤比價格高的時候跌了400塊,但到了年底就漲上來300塊,原因也有兩條,其一,整個經濟緩中趨穩,市場需求回升;其二,我們去產能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成果,供給減少、需求回升,所以PPI自然就回升。
我一直主張看中國的統計數據,要把1月和2月這兩個月結合起來看,或者更多關注整個一季度的數據,這樣就可以剔除掉春節等這些因素的影響,從而能夠更好地把握整個經濟運行的大勢。
關于物價,今年全年我們經濟工作的總基調就是穩中求進,所以穩中求進的‘穩’肯定會反映到物價上來。不少人預測2017年中國的CPI漲幅會在2%-2.3%之間,我覺得大體就是這樣一個狀況。所以中國今年基本的價格情況會和整個經濟狀況一樣,不會有大的起落,會是一個基本平穩的狀態。這種狀態又會給宏觀經濟的發展和穩中有進創造一個最重要的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