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成用戶不關注微信公共賬號 評:“誠信”很重要
2014-09-10 18:2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導讀】調查顯示,只有5.2%受訪者完全認同微信公號觀點,接近6成用戶不關注公共賬號。
央廣網財經北京9月1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微信現在已經成了大家日常通訊必備的產品,而微信的公共賬號也像雨后春筍一樣層出不窮,儼然成為媒體領域的一股新生力量。不過,微信公共賬號的吸引力,可能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高。
最近由中國青年報發(fā)起的一項調查對于1萬3千多名微信用戶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56.7%的受訪者沒有關注微信公眾賬號;在訂閱者中,45.0%的受訪者表示從來不讀微信公號推送的內容。
而用戶對于公眾賬號內容的可信程度感覺并不同。調查顯示,17.8%的受訪者完全不相信公眾號的推送內容,完全相信的人只有5.2%。
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效果似乎遠不如想象中那么好,如何看待這些調查數據?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教師魏武揮在接受采訪時說,其實這些數據很正常,并不值得大驚小怪。
魏武揮:這些數據其實是兩個,第一個是60%的人沒有關注公眾號。這個數據對我來說不是太驚訝,因為大量的人使用微信,只是把微信當做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進行溝通的工具。第二個數據說的是用戶對公眾賬號的觀點認同,這里面又要分,有一些微信公共賬號的主要傾向性策略是面向所謂的服務號,而不是所謂的媒體號或者我們叫訂閱號,這些服務號本身沒有什么觀點,所以就無所謂認同不認同。對于剩下的這些媒體號,在我看來,很多媒體所謂的影響,就是說我能夠告知你這些事情,觸發(fā)你的思考,但并不要求你認同我的觀點。傳播學里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議程設置”理論,議程設置理論是講媒體的效果,更多意義上是讓受眾意識到什么樣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以及這些重要的事情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去思考,媒體從來就沒有過能夠讓觀眾完全信服它觀點的強大效果。
我們認為,對于以微信公共賬號為代表的新媒體來說,真實和個性是生存的基礎。很多受眾不相信,或者不完全相信新媒體賬號,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媒體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存在著種種亂象。而新媒體的從業(yè)者必須要明白,新媒體也要遵守媒體傳播規(guī)律,以真實為最高追求目標,切忌為了種種利益而可以扭曲事實只有具備了說真話的勇氣,新媒體才能成為一只媒體發(fā)展的生力軍。
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表示,微信基本上是朋友之間用來溝通信息的平臺,而公眾賬號往往是外來戶,內容也不是十分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普遍會對公眾賬號存在一些疑慮。
經濟之聲:對于微信公眾賬號的這份調查結果可以說還是讓很多人覺得意外。雖然公眾賬號現在越來越火,并且形成了一條收益豐厚的產業(yè)鏈,但是多數人不看公共號,多數人不完全相信公共號,這種情況讓人擔心微信公共號和其他自媒體未來的發(fā)展動力。商業(yè)上很成功,但受眾不認同,兩方面為什么有這么大的落差?
張彬:這些落差是由微信本身的屬性決定的,微信基本上是在朋友之間進行信息溝通的平臺,對于用戶來講,公眾賬號往往是外來戶,內容也不是十分清楚,在這種情況下,大家普遍會對公眾賬號存在一些疑慮。再加上這些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經濟的發(fā)展,網上的一些信息確實存極大的不確定性,比如說有一些謠言,有一些虛假信息,甚至有一些詐騙信息等充斥著我們的眼球,也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所以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中老年人,一旦用了微信、用了互聯(lián)網技術,他會有一絲警惕,這種普遍懷疑的態(tài)度已經成為我們面對互聯(lián)網市場一個大家所共有的態(tài)度了。
基于這幾點原因,你會發(fā)覺微信的受眾面很廣,因為中國的微信用戶基數非常大,所以它一條商業(yè)的推廣活動,或者一條廣告,哪怕只有萬分之一甚至十萬分之一的人相信,那也會帶來豐厚的收益,但大家對于公眾賬號確實存在一種疑惑,或者說懷疑的態(tài)度。
經濟之聲:微信公共賬號最早讓無數的草根英雄脫穎而出,但是隨著公共賬號的興起,有很多公司、企業(yè)和團體的公共賬號也開始嶄露頭角,比方說中組部前一段時間開通了“共產黨員”的微信公共賬號。這些公共賬號都相對都比較可信,而且也在傳播著先進的文化思想和正能量。面對著微信公眾接受度不高這個現實,我們如何讓正能量傳播得更廣?
張彬:我們這些商業(yè)的公共賬號,應該本著誠信的精神,不管是實體企業(yè)、還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不管是用實體的思維還是互聯(lián)網思維來經營,都要本著誠信的原則,這也是經商或者說做生意的根本。
另一方面,要考慮怎么讓互聯(lián)網的正能量能夠得到傳遞。我們知道,凡是潛規(guī)則盛行的地方,必然這種顯規(guī)則就不張;凡是謠言泛濫的地方,正義的聲音肯定就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現。怎么能夠讓互聯(lián)網充滿正能量,讓老百姓能夠傳遞幸福的聲音?我們相應的政務微信公眾號未來要在這方面加強傳播。很多單位,上到中央、下到地方政府或者有關部門,都開通了政務微博,但現在微信發(fā)展之后,政務微信和微博相比,目前政務微博有幾十萬個,政務微信可能還不到一萬個,在這種情況下,國家網信辦也好,各地政府也好,也都通過不同的渠道,來全面推進中政務微信公共賬號的設立,這種公共賬號代表了政府的聲音,一定程度上也體現政府的公信力。這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會為老百姓解疑釋惑,傳遞政府的聲音;另一方面,也倒逼相應的主管部門,必須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因為如果政務微信公眾號一旦發(fā)布了虛假信息或出現一些問題的話,就會直接影響相關部門的公信力。我覺得未來相關的主管部門和政府大力推進互聯(lián)網,推進政務微信,應該能夠對傳遞網絡上的正能量起到一定作用。
經濟之聲:對于自媒體的公眾接受度低這種現狀,我們不妨把它看作是發(fā)展過程中一個必然的階段。現狀雖然不令人滿意,但更重要的是今后如何做得更好,讓自媒體的商業(yè)潛力真正有受眾的支撐。那么,要做到這一點,從自媒體本身,從行業(yè)管理方面,需要進行哪些工作?
張彬:目前來講,自媒體不管是商業(yè)還是國家政令的推行,還是地方上一些具體服務事務的推廣,都需要“誠信”這兩個字。因為大家都知道,微信的平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即時通信這個平臺,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封閉的環(huán)境有一個好處,就是它的人員基本上相對來講是熟悉的,但也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一旦出現不實的信息和謠言的話,就會在這個封閉的圈子里傳播,這種謠言很難通過正能量來化解,所以就需要公眾賬號的加入。
未來對于網絡上出現的一些不好的現象和問題,一方面要利用相應的官方微信,或者說政府部門微信的公共賬號。另一方面,要加大網絡的監(jiān)管力度,不能說是朋友圈子,不能說是個人發(fā)表的意見,就不受制約了,網絡絕不是法外之地,這也是前不久國家網信辦出臺微博十條,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即時通信工具的管理規(guī)定所要求的,在這方面必須要規(guī)范、要監(jiān)管,甚至要實行一定的處罰措施,設置“高壓線”,這樣才能真正讓網絡上的謠言少一些,正能量多一些。
編輯:楊雁霞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