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財經評論 > 正文
倫敦奧運贊助商中國企業大撤退 評:量入為出是上策
2012-07-27 18:13 來源:中國廣播網我要評論【導讀】倫敦奧運贊助商陣容改變,中國企業大面積撤退。7月27日18點,經濟之聲評論:奧運會不是唯一選擇,贊助商量入為出是上策。
中廣網北京7月2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公司》報道,倫敦奧運會開幕在即,除了運動場上身姿矯健的運動員之外,場邊花花綠綠的廣告也是奧運會的一大看點。相信大家還記得,北京奧運會上,以頂級贊助商聯想為首的中國贊助商極為搶眼。
時過境遷,中國贊助商在奧運會上大面積撤退。倫敦奧運會上的11家頂級贊助商中,只有宏基一家中國企業。贊助2008年和2012年兩屆奧運會的中國企業,只有一家--官方數字圖像服務供應商水晶石。雖然全球經濟疲軟,奧運會卻魅力依舊。相對其他中國企業的退卻,留守的水晶石從奧運會中獲得了更多商機。借助贊助倫敦奧運會的機會,水晶石正式在倫敦設立了分公司,伸長了業務觸角。
此外,北京奧運會的12家頂級贊助商中,有8家選擇了續約,可口可樂、Visa等公司甚至和國際奧組委簽訂了長期合約。在退出奧運贊助商隊伍的企業中,有柯達這樣因為經營不善,無力支持的企業,但是更多的企業退出并不是因為資金或者經營問題,更多地是考慮到中短期的營銷目標及長期的市場戰略。
所謂在商言商,對投入與產出的考量是核心,企業是否贊助奧運、如何贊助、贊助多少,在考慮這些問題是,企業必須量入為出,理性才是最大的法寶。
《央廣財經評論》,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 CEO 張慶評論此話題。
張慶:奧運會作為全球的頂級盛會每四年舉辦一次,實際上是一個提升企業的國際影響力的傳播平臺,特別是對于品牌的認知度、美譽度和國際影響力方面都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韓國的三星就是憑借著奧運會的贊助結合自身的經營能力而很快的成為了一個國際性的企業,當然這樣的例子還很多。
中國企業對于奧運會的認知也從一個崇拜甚至是有所狂熱,想盡辦法參與到逐步回歸理性的過程當中。因為奧運會坦白講很多時候更像是一個有錢人玩的游戲,因為奧運會的贊助本身成為頂級贊助商差不多要六千萬美金以上的金額,并且企業還要配套以3-5倍的營銷支出,這個下來就是一個非常大的數字。
更重要的是因為國際性的營銷品牌贊助的時候要考慮到渠道市場是不是夠國際化,否則你把聲音傳播到全球,但是地面部隊沒有跟上的話就會造成極大的浪費,中國的大部分企業目前行銷全球更多是靠產品、加工制造,真正品牌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是非常低的。從這個角度講,很多企業很理智的去不選擇奧運會這樣一個平臺也是很能理解的。
奧運是一個可以超越人類的種族、語言、文化、地域的界線,人們對于運動的偏好確實是沒有太大的障礙,因此可以借助于這樣的一個溝通的平臺跟工具,迅速的在奧林匹克所影響的范圍之內去建立到自己品牌的形象。
比如三星,是從亞運會開始試水然后逐步的積累經驗,然后通過奧運會很快的成為在亞洲全球市場都有影響力的企業,當然這里面企業自身的產品的競爭力,它的渠道的整合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性因素,奧運營銷贊助只是提供了一個傳播平臺而已,不是說是一個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
還有可口可樂這樣的百年品牌,它的產品是屬于快速消費品,本身產品沒有什么太大的特色,配方什么的都不做太多的變化,他就需要為自己的品牌更多的去注入與時俱進的活力的、時尚的、歡樂的元素,那么像奧運會就是非常好的契機,可以豐富它的品牌內涵,并且彰顯它的影響力。
其實我們有些企業已經行銷全球,像海爾、聯想、華為等等這些企業已經非常國際化了,但是這些企業可能更加的注重的是產品,而在品牌這一方面在附加價值的創造里面,還缺乏一個長遠性的規劃,因為做奧運營銷還是其他體育項目的贊助營銷,失敗的往往是最大的原因是這不是長期的連續性行為,這種方式實際上非常不利于品牌資產的長期累計!
其次要考慮針對性的目標市場,目標受眾,對于運動項目的偏好,企業要針對自身的目標消費群的情況還有目標市場分布的情況來做選擇,除此之外還是要量力而行,考慮到配套的資金,因為企業贊助的失敗第二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有效的激活營銷鏈,要激活營銷鏈是需要大筆資金投入,包括跟終端消費者的溝通,互動體驗,線上線下傳播方式的結合等等。
編輯:龍明潔
猜你喜歡
央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