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土地入市“第一槌”在貴州湄潭敲響 “同地同權”改變了什么
2016-05-26 21:53: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26日消息 (記者王建帆)我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第一槌”在貴州省湄潭縣敲響,標志著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取得突破性進展。時隔近一年,這項改革的推進,給當地農村以及新型城鎮化建設帶來了哪些變化呢?經濟之聲記者來到湄潭縣進行了實地采訪。
一進入湄潭縣紅坪村,記者就看到道路兩側鱗次櫛比的標準廠房,機器轟鳴聲不斷響起。這是村里的工業園區,以前曾經發愁招商引資難,如今已經吸引了28家企業入駐。
因何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湄潭縣試驗區副主任張雷告訴記者,正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實現了這些農村土地和國有土地“同地同權”,通過向市場“招拍掛”,讓企業獲得較長期的土地使用權。
張雷:經營性建設土地入市創新的地方是實現了同權、同價、同等入市。最重要的是同等入市的問題,就是允許農村的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像國有土地一樣,可以公開地“招拍掛”,打破了競拍人的限制。這和我們以前的農村建設用地的流轉半徑是不同的,以前只能在本村的集體成員內部流轉,這就局限了它的價格和使用。
在張雷看來,入市一方面破解了企業的用地瓶頸;另一方面通過盤活農村閑置資產,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以紅坪村為例,村支書張權友算了一筆賬: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沒有入市前,一畝地的收益只有五六百元;允許入市后,村集體把這類土地拍賣所得收益入股園區企業,一畝地每年收益能比原來增長5倍。
張權友:現在群眾的效益肯定一天比一天好。通過這種模式,村民拿到這個錢后,就把錢投給企業,通過村委會協商后,和企業方達成協議,然后年終測算紅利,一畝地每年能分到3000元。
另外,根據當地規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收益除了在集體內部成員之間分配、使用,集體經濟組織還要提留不少于40%的凈收益。相比入市試點前,這部分增量壯大了集體經濟規模,并促進了當地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截至去年底,國家發改委在開展兩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的過程中,先后將33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全部納入綜合試點范疇,其中就包含了貴州湄潭縣。在半年左右的實踐中,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新型城鎮化建設之間的關系開始顯現,比如湄潭金花村“七彩部落”通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發展旅游業,把原來的貧困村打造成了美麗鄉村。湄潭縣縣長李勰表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為這類“就地城鎮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李勰:原來把土地全都征收為國有的話,村集體是基本沒有收入的。現在通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農村土地流轉等改革,集體組織的收益也開辟了新的渠道,這樣就可以把錢用于村集體轄區的公益基礎設施建設,為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提供了補充。比如說興隆鎮紅坪村這個地方,就用這個收益修建了農貿市場、農產品檢測中心等公益設施。
編輯:王文偉
關鍵詞:貴州;同地同權;湄潭
5月26日16點21分,貴州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布最新防汛預警信息。
2016-05-26 17:40:00
5月25日,2016貴陽大數據產業峰會暨中國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峰會分論壇在惠水縣百鳥河數字小鎮舉行。
2016-05-26 16:42:00
25日上午,為期5天對2016數博會的在“林城”貴陽開幕,記者在現場看到,館內市民絡繹不絕,國內的科技巨頭紛紛展出自己的“黑科技”:
2016-05-26 15:39: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