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兩會勝利閉幕,明確了將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舉措。實現鄉村振興,就是為了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要實現鄉村振興,讓廣大農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消費的推動作用不可忽視。2017年,中國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為7.3%,為消費的可持續性發展和升級提供了現實支持。但另一方面,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會受到許多因素的限制而難以滿足。以普惠金融為特征的消費金融,就成為有效平衡鄉村居民消費需求與收入水平之間差距的途徑之一。作為普惠金融的長期踐行者,捷信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捷信”)從進入中國市場至今,一直致力于通過為中國消費者提供普惠的消費金融產品提升鄉村振興的硬環境,同時以形式多樣、行之有效的金融知識普及和教育幫助鄉村居民提高認知水平,優化鄉村振興的軟實力。雙管齊下,走出了捷信特色的助推中國鄉村振興之路。
加速鄉村振興的硬件建設
當前,在鄉村推廣普惠金融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2017年,在振興鄉村戰略出臺時,就有建議指出“普惠金融重點要放在鄉村! 2018年“兩會”期間,銀監會下發通知,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把普惠金融重點放在鄉村,切實提升服務鄉村振興能力,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現代化,在某種程度上就是通訊和交通的現代化。近年來,中國迅猛發展的鄉村通訊和交通狀況正在推動著中國的鄉村面貌變化以加速度的方式前進。捷信一直堅持推廣和普及普惠金融為目標,通過多樣的金融服務和產品,使廣大鄉村地區的居民提前用上手機和電動摩托車等產品成為可能,有力配合了中國鄉村振興對通訊和交通等硬環境建設的要求,并為這一建設進程注入現代金融的活力。
自中國政府于2009年啟動消費金融試點工程以來,捷信所在的消費金融行業就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并成為助力消費增長的主要抓手。從鄉村的消費場景上來說,隨著購買手機、電腦、摩托等現代化耐用消費品成為主流,消費金融構成了鄉村消費者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質的助推器。
消費金融的發展對鄉村居民生活帶來的變化顯而易見。在眾多的捷信故事里,我們可以看到通過捷信的幫助,購買了手機和電腦等時尚數碼產品,從而助推年輕人收獲心怡工作和愛情的美好時刻;也有通過捷信的貸款服務,購買了電動摩托車,讓自己的生活更為便利的暖心瞬間。消費金融的發展,點亮了需求者的希望。從個體和家庭的角度是為他們解決了一時的燃眉之急,從更寬廣的角度來說,是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堅實的基礎,讓明天的幸福觸手可及。
為鄉村振興添加“財商”砝碼
關于普惠金融,央行行長易綱曾表示,普惠金融有一個重要功能是對公眾的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在中國廣大的鄉村地區,普遍缺乏金融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因此,擴展農村金融教育的覆蓋面,通過金融教育和培訓改善農村地區的金融生態環境,提高鄉村居民的“財商”,是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環節。
捷信,長期以來致力于金融知識在廣大農村地區的普及。金融教育不但是普惠金融的使命之一,更是幫助鄉村實現“扶貧”與“扶智”并行的重要舉措。2017年,捷信與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合作,捐款600萬元人民幣用于3年內在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實施農村金融知識教育普及項目,以提升當地居民的基礎金融素質和基層金融從業者的服務水平,提高現代金融服務在貧困地區的可獲得性。
從2017年10月開始啟動的捷信“金融蒲公英”金融知識教育普及系列活動,已在北京、天津、河北、陜西、福建等多個省市的地區成功舉辦。在鄉村,針對金融產品分類、個人信用記錄和風險防范等金融話題,為所在地的居民介紹相關的基礎知識及風險防范手段,并結合新型金融的發展現狀,加深他們對消費金融的理解,獲得了廣泛的好評。2018年,捷信“金融蒲公英”的種子還將播撒到更多中國的鄉村地區,吹響新一輪“財商”提升的號角。
隨著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以及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實施,滿足農村地區居民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將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從“硬件”上配合鄉村振興,讓更多人享受現代金融服務的便利;從“軟件”上入手,幫助鄉村居民提高金融知識水平和防范金融風險的能力,消費金融這一以普惠金融為目標,面向中低收入階層的現代金融服務形式,無疑將獲得更廣闊的發展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