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樓市調控逐漸從需求端轉向供給端時,作為本輪樓市調控的先行軍,近日北京再發(fā)重磅消息。據悉,《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已正式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2017年上半年,國家在住房市場體系的調控力度較大,下半年則明顯在住房保障體系方面發(fā)力。”日前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北京此次關于共有產權住房的意見稿中,有幾個點值得關注,首先《暫行辦法》明確了分房人中的比例,即各區(qū)房源要有30%給到“新北京人”,這是北京外來人口居住權最為數(shù)據化的保障方式。此外,對于有過住房轉出記錄的家庭來說,也不能申請共有產權房,堵住了可能存在的炒房漏洞。
此前,有業(yè)內人士指出,共有產權住房的推出或意味著自住房日后將被替代。但記者梳理后發(fā)現(xiàn),共有產權住房的門檻實際要比自住房略有抬高。如單身家庭申請購買的,申請人應當年滿30周歲,且家庭成員名下均無房,一個家庭只能購買一套共有產權住房;而自住房對于單身家庭購買則無年齡限制,并且在申購方面,自住房家庭名下可有一套住房。
鏈家研究院院長楊現(xiàn)領認為,未來北京的市場供應只會有三類房子:商品房、共有產權住房、租賃住房,形成“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撐、高端有市場”的住房體系,租賃住房保障低端需求、共有產權住房保障中端需求、商品房保障高端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自廣州提出“租購同權”以及住建部等部門聯(lián)合發(fā)文支持租賃市場后,有關租賃市場的話題熱度始終居高不下。而此次《暫行辦法》中同樣提到,“已購共有產權住房用于出租的,購房人和代持機構按照所占房屋產權份額獲得租金收益的相應部分。”也就是說,購買共有產權住房的購房者還可將房子委托給中介或開放商用于出租,這可變相看成是進一步擴大北京的租賃市場。
鏈家研究院預計,到2021年預計北京存量房為900萬套,共有產權住房占比2.8%。
“共有產權住房解決了政府供地缺乏激勵的問題,有利于刺激政府擴大和落實供地計劃,形成有效供給,滿足居住需求。”楊現(xiàn)領日前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一政策對于穩(wěn)定房價預期將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