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漲幅擴大,一度升破6.78關口,創下去年11月初以來最高水平;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目前報6.8244,創2016年11月14日以來新高。截至目前,離岸在岸人民幣匯率價差倒掛近500點。
在經歷了一季度的橫盤震蕩后,不少人擔心人民幣匯率接下來會繼續重復去年的下跌走勢。“人民幣匯率已走出寒冬。”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人民幣趨穩將成“新常態”,相對平穩的匯率運行狀態有望長期延續,進而鞏固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今年2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在岸、離岸匯率運行平穩,兩者價差也從2016年以正值為主,轉變為以負值為主且不斷收窄。隨著市場預期改善,資本流出壓力也明顯緩解。2017年1月份至今,銀行代客結售匯逆差逐漸收窄,外匯儲備規模在觸底后也已經連續3個月反彈。
程實認為,人民幣匯率穩定的三大關鍵支柱已悄然形成,為長期走勢趨穩奠定了基礎。從內因看,今年年初的預期管理不僅有效打破了貶值預期,更對貶值預期形成長效化抑制;從外因看,由于美元的“特朗普行情”終結,人民幣匯率運行情景改善,匯率政策擺脫兩難困局;從基本面看,“811”匯改至今,人民幣有效匯率高估壓力的釋放已階段性完成,在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正當其時。憑借這三大支柱,在經歷2016年四季度的劇烈波動和2017年一季度的橫盤后,人民幣匯率已重回穩定運行長期軌道。
也有分析認為,5月26日,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模型的微調也對人民幣匯率走勢起到了一定作用。5月26日,外匯市場自律機制秘書處表示,確實考慮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價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根據宏觀經濟等基本面變化動態調整,有利于引導市場在匯率形成中更多關注宏觀經濟等基本面情況,使中間價報價更加充分地反映我國經濟運行等基本面因素,更真實地體現外匯供求和一籃子貨幣匯率變化。
這一調整更是為了減少市場的“羊群效應”。交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健認為,引入逆周期因子,有助于合理引導市場預期,遏制市場非理性炒作行為,減少市場過度波動給中間價帶來的沖擊。
對于后期人民幣匯率走勢,不少市場人士較為樂觀。“對人民幣悲觀的人可能要失望了。”法國興業銀行中國區環球市場部總監何昕認為,預計今年人民幣匯率將保持穩定,且可能在年底的微弱震蕩中走強。(經濟日報記者 陳果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