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轉正補齊資本市場“缺腿”
2013-12-16 06:24 來源:北京青年報 說兩句 分享到:
發端于中關村的新三板終于在上周六結束“長期試點”的尷尬身份正式轉正。根據14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最早只限于中關村高新園區,后來逐步擴容至天津濱江、上海張江、武漢東湖高新園區的新三板,即日起結束試點推廣至全國統一施行。至此,機構投資者持續8年的忐忑、煎熬一掃而光,多年期待一朝落地。
經歷20余年起伏跌宕,中國股市已建立起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三大交易板塊,共同形成了國內資本市場的一條“粗腿”,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中小股民,皆可在三大交易平臺自由炒股。新三板不開設中小股民直接炒股的二級市場,只供機構投資者就掛牌企業的股權進行購進或“吐出”等一級市場交易。相對于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歸上交所和深交所全權打理,新三板則歸“全國股份轉讓系統(政府設置的公司法人)全權打理。對于國內資本市場,在新三板轉正前,類似于“單腿行走”,新三板轉正后,則意味著國內資本市場終于開始了“雙腿行走”。盡管這條新腿在未來數年間不可能長得很“粗”,但能“雙腿行走”肯定好于“單腿行走”,更利于國內資本市場穩健運營。基于上述形象化的比喻,這無疑是寄望國內資本市場長期發展的重大基礎性制度安排。
開設股市供企業直接融資,是近現代資本市場的一項重大金融創新。相對于主板、中小板和創業板融資企業各有各的歸屬,新三板則是成長型中小微企業創業興業可對號入座的直接融資平臺。有了它,國內股市融資平臺建設大體形成了場內場外配套的交易體系。由是,這無疑又是構建國內股市多層次交易市場所邁出的關鍵一步。相對于創業板上市企業通常在上市前已擁有相對成熟及市場前景可期的產品或服務,擬借助新三板獲取直接融資的中小微企業,產品或服務尚不夠成熟,市場前景不甚明朗,欲直接在中小板或創業板上市往往資格不夠。新三板的作用就是為這類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圓一個中國夢的“興業夢”。如果新三板交易的各項細則設置合理,執行過程又能大體做到嚴格監管,假以時日,在國內中小微企業中,批量降生類似“微軟”、“阿里”這樣的市場超級公司應該不是夢。
由于試圖通過新三板“做大”的中小微企業抗擊市場風險之能力比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企業更弱,這就意味著新三板市場的自身風險也比前二者更大。這也就回答了新三板一“試”就長達8年才最終落地的“不可理喻”。本質上看“不可理喻”緣自“監管憂慮”,才導致政府遲遲下不了為其轉正的決心。上世紀末新世紀初,國外風投基金開始登陸中國掘金,國內機構投資者組建的風投基金也扎堆涌現,雙方皆把具備國家產業扶持政策,代表市場新興產業成長方向,已具有一定成長前景的中小微企業作為各自的風投對象。
然而,這十數年間,這樣的“自發配對”市場始終未能做大,風投的總體收益乏善可陳。相對于國內資本市場數量龐大的可用資金,大多數風投機構卻“抱著金飯碗討飯吃”。尷尬所致成因復雜,但“自發配對”所導致的信息極度不對稱是主要原因。由是,大大方方在全國開設新三板,并將這類典型的風投交易納入政府與市場的雙重監管范疇,乃通過規范風投交易繼而培育壯大風投市場的唯一正道。與新三板試點時設有“兩高一門檻”大不同,轉正后的新三板不但全國一統,而且拆除了掛牌企業必須落戶高新園區、必須是高新企業的門檻,企業必須先有贏利也不再作為掛牌交易的先決條件。至于更外圍的企業所有制性質等一般性掛牌條件等均予以一次性廢止。欲掛牌企業只需股權清晰,并由主辦券商推薦申請,即可在新三板掛牌交易。如果擬掛牌企業的股東少于200個,掛牌交易甚至無須經證監機構事先審核。不僅如此,在新三板掛牌后的企業若“表現良好”,滿足中小企業上市條件后,還可直接轉至中小板或創業板優先上市。
新三板從謹慎試點過渡到突然政策大門洞開,在于時勢催人,經濟轉型升級共同逼人。在行將到來的馬年,國內已初成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各類參與者,能否齊心營造萬馬奔騰的市場活躍度,將構成明年國內資本市場的新看點。泉水泱(上海 學者)
編輯:宮喜金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