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務院印發第一部全國市場監管中長期規劃--《“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國家工商總局表示,“十三五”期間將把維護消費者權益放在市場監管的核心位置。市場監管將改變傳統人盯人、普遍撒網的煩苛監管方式,發展大數據信用體系,推動“互聯網+監管"模式。《天天315》本期聚焦:維護消費者權益如何成為市場監管核心?
央廣網北京2月17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道,《“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是第一部全國市場監管中長期規劃,是進一步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市場監管改革創新的行動綱領。國家工商總局昨天召開《“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新聞發布會。
工商總局綜合司司長袁喜祿在會上介紹,《規劃》鮮明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市場監管的新理念新原則,為市場監管指明了方向:在“十三五”期間,工商部門將把維護消費者權益放在市場監管的核心位置。
袁喜祿說,2016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4.6%。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改善消費環境,就是改善供給;維護消費者權益,就是挖掘消費潛力;保護好消費者權益,就是保護千家萬戶百姓的利益。而當前,我國消費環境的改善與百姓消費能力的提高還不匹配,消費環境不理想已經成為制約消費潛力釋放的重要障礙。因此《規劃》提出,要順應消費規模擴大、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模式變化的新趨勢,把改善消費環境、維護消費者權益作為重要著力點。
袁喜祿:“我們要轉變理念,保護消費者權益更重要的意義在于社會意義。因為通過保護消費者形成更好的一個叫生產和消費的良性互動,通過消費者的這種更高的要求來倒逼生產企業的轉型,提高生產服務的質量,這就是消費者對整個服務,整個產品質量提出的一個倒逼約束的一個機制。在具體任務當中看大家會有一些許多新的亮點,比如不光是強調日常消費領域的市場監管,也強調新消費領域的市場監管。
不僅強調普遍性的一種消費維權機制,又特別強調老年人、未成年人的消費維權。另一方面也是從普惠性、均等化出發把農村、農民的消費維權作為一個重要的任務。所以這是對整個消費擴大消費提振消費信心應該是一個非常利好的規劃。”
袁喜祿介紹,《規劃》提出的新理念,還包括,把激發市場活力和創造力作為市場監管的重要方向;把規范市場秩序、維護公平競爭作為市場監管的重要著力點;把提高監管效率作為市場監管的基本要求,就是加強市場監管,要有成本意識,改變傳統的無限監管理念,改革傳統的人盯人、普遍撒網的煩苛監管方式,推動市場監管方式方法的改革創新,這樣才能與市場經濟的高效運行相適應;還有就是用國際視野審視市場監管規則的制定和市場監管執法效應。
今后,要與我國經濟發展全球化趨勢相適應,按照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中制度性話語權的要求,不斷提升市場監管的國際化水平。除此之外,《規劃》還圍繞實現市場監管目標任務,提出了6項監管原則,解決了如何監管、怎樣監管的問題,為市場監管提供了基本遵循。
袁喜祿:“像依法監管、簡約監管、審慎監管、綜合監管、智慧監管、協同監管,其實這也是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或者說市場監管中,我們對面臨的薄弱環節和提高未來監管的這種科學性、有效性提出的一些幾個基本的遵循。因為依法依規監管這是市場監管最基本的原則,簡約監管這是因為對我們國家更有針對性;像智慧監管,因為整個經濟發展都是互聯網+背景下,信息技術滲透到各個領域,所以政府監管也要提高這種智能化的水平。協同監管更為重要,因為過去都是政府包打天下,所以今后是整個社會共治的一個過程。”
袁喜祿介紹,規劃把營造整體市場環境作為市場監管的重點任務,明確提出著力營造“三個環境”,第一個是寬松便捷的市場準入環境。目前政府對微觀市場主體的行政干預仍然過多,各種審批仍然過多,仍然是束縛經濟發展活力重要體制障礙。袁喜祿說,改善市場準入環境,關鍵是要改革,目的是要放活。規劃提出,要繼續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減少行政審批,激發百姓創業創新熱情,促進市場主體持續較快增長,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新動力。
第二個是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袁喜祿提到,市場分割、行業壟斷、假冒偽劣、虛假宣傳、盜版侵權、壟斷與不正當競爭等,影響著我國大市場優勢的發揮。規劃在具體任務中提出,把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作為首要任務,這是具有全局意義的重要部署。還有一個,就是之前提到的營造安全放心的市場消費環境。
實現市場監管的目標任務,要靠監管體制機制做保障,這是提高市場監管科學性和有效性的關鍵。袁喜祿介紹,《規劃》對市場監管體制機制的改革與創新進行了全面部署。概括講,《規劃》共強調了五個方面的改革創新。
袁喜祿:“一是創新監管的政策,把競爭政策作為市場監管的一個重要政策依據,特別強調把競爭政策貫穿到經濟發展的全過程中,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和體制完善,這是一個重大突破。二是健全監管的機制,提出建立企業信用監管機制。張茅局長特別強調,要讓信用創造財富,用信用積累財富,這是未來整個監管新的機制的一個重要方面。三是豐富監管的手段,強調大數據監管的應用,使其作為智慧監管的一個重要支撐。四是改革監管的體制,今后要綜合監管、協同監管,真正形成大市場、大監管、大服務的新格局。五是強化法治的保障,這是推動依法監管的一個重要基礎。”
工商總局下一步在強化法治保障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打算?記者就這個問題,在會后采訪了袁喜祿。
記者:“在法治保障方面有沒有什么具體的打算?”
袁喜祿:“法律保障方面,今年總局要落實新消法的一些要求,出臺消費維權的一些具體細則,這是對整個消費者權益保護兩個最重要的法律方面的支撐。下一步還有很多相關領域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一些法律法規方面的完善。因為整個監管強調依法依規監管,所以法治的完善是整個監管體制各個領域改革創新的一個重要任務。”
據袁喜祿介紹,《“十三五”市場監管規劃》的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有利于創業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形成便利化、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在“十三五”期間,工商部門將把維護消費者權益放在市場監管的核心位置。
怎樣更好的保障消費者權益?如何營造放心消費環境?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云和北京潮陽律師事務所律師邵桐共同就相關話題做出分析探討。
經濟之聲:保障消費者權益是個需要多方求解的難題。這個難題該如何解?當務之急,是不是應該先將法律之網織牢織密?在法治保障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蘆云:“在目前國家大力倡導依法治國的情景下,我們的方方面面實際都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而法律制度也存在一個等級的效率層級,比如行政法規層面的,從司法解釋到司法實踐具體操作層面的,這個網如何織密,如何織牢?因為法律本身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消費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增長,并且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產生之后,我們的法律如何及時跟上和調整,我們的執法能不能按照法律規定去執行,執法和監管是不是一個強有力的保障,讓消費者去放心消費。放心消費的前提是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消費環境,而這個消費環境實際有幾方主體,經營者、消費者以及市場監管主體。這就涉及到經營者是不是依法經營;消費者在消費過程中是不是按照自己的需求誠信消費。我們經常強調要加強市場監管,這其實不是一句空話。工商總局在比如格式條款的制定,對違法舉報情況的處理等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
邵桐:“目前我國對于消費者權益保護已經有了比較完善和基本的法律和保障制度,最重要的還在于,在現有的法律環境下,我們的監管主體是否做到了有法必依、執法必嚴。監管部門在接到消費者投訴以后依法進行調查,并且依據法律的相關規定進行相關的行政處罰,這是對保護消費環境和提高消費者信心的一個有力保障。其實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其法律都存在一個滯后性,在已有的法律制度框架下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這才是提升消費者信心,凈化消費環境的一個有效措施。”
經濟之聲:假冒偽劣商品已經侵害我國消費者合法權益很多年,而且問題相當突出,近年來還有從城市向農村轉移的一個趨勢。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之下,在維護市場秩序,強力保護消費者的利益方面有哪些建議?
蘆云:“假冒偽劣商品一直是市場監管中的一個頑疾。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可能很多假冒偽劣商品轉移到了線上,雖然曾在很長一段時間,相關平臺,包括一些大的購物主體也在打擊假冒偽劣產品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有很多問題,特別是假冒偽劣商品向農村轉移這個趨勢,因為客觀而言,農村處于法律監管或者法律保護的末梢,本身消費者的法律意識,經營者的守法意識可能相對比較薄弱。加之監管的薄弱,因此會出現這種情況。
假冒偽劣商品的存在,一是大大損害了市場有序競爭的環境。二是對消費者構成了一種潛在的損害。另外在假冒偽劣問題上還出現一些侵犯知識產權的一些情況。
對于假冒偽劣商品這個頑疾如何治理?對于大家所討論的,違法成本過低,監管力度過低,這需要法治的完善和保障。目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已經設立了懲罰性賠償制度,包括《食品安全法》也有這樣的制度,相信大家已經有所了解。
第二,在消費理念上,我們倡導‘健康、和諧、綠色’的消費,但可能在偏遠地區的消費者還沒有這樣的消費意識,因此要加大宣傳的力度,讓消費者樹立這樣一種健康消費的意識。
第三,經營者方面,國家工商局放寬了市場準入的門檻,但其實相應的信用機制已經建立,如果進行了違法行為,侵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一方面要面臨行政處罰;另一方面,經營者個人的信用,包括這個公司的相關負責任人的信用都要受到影響。”
經濟之聲:目前還有哪些因素影響著當前的消費環境,損害著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邵桐:“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消費者自身的防范意識還不夠,維權的意識也相對薄弱,這就會使得生產者和一些違法經營者利用消費者的心理和現狀進行一些不法的經營活動。
第二,消費者的維權成本過高,受到侵權以后,其取證的渠道和成本也非常困難、阻礙重重。
第三,由于我們的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在對于消費者的維權主張方面重視不夠,而且沒有做到依法履職。”
經濟之聲:新消費時代靠什么來保障消費者的權益,怎樣來降低維權的成本?提高它的效率?
蘆云:“作為消費者,首先離不開法治的完善,因為法治是社會的最后一道防線。如果失去了法治的力量,我們就無從談起放心消費。其次,我特別認可中消協提出的‘放心消費’。即要有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而這個放心的消費環境除了法治,除了自身提高意識之外,還需要監管部門的他律和經營者的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