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減輕群眾就醫負擔,近日,湖南省醫療保障局、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印發《關于深化基層門診統籌綜合改革試點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基層門診統籌綜合改革試點。此次改革聚焦“小病不出村、報銷更便捷”,通過優化醫保支付方式、強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基層醫療機構能力,讓參保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更優質、更實惠的醫療保障。

難點:基金使用效率低,基層服務能力待提升

近年來,湖南省城鄉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政策不斷完善,但運行情況顯示,基金支出占比偏低,群眾實際報銷比例不高。2023年、2024年,全省城鄉居民醫保普通門診統籌基金支出僅占當年基金總額的3.93%和4.32%,遠低于10%的籌資上限。同時,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足,部分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仍以公共衛生服務為主,診療水平有限,群眾對基層醫療機構的信任度不高。

為破解這一難題,湖南省決定在試點地區推行基層門診統籌綜合改革,整合醫保基金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資金,形成“資金包”“政策包”“服務包”,通過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讓群眾看病更省心、更省錢。

亮點:優化支付方式,提供增值服務

根據《通知》,參保居民在簽約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如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就診時,普通門診醫療費用報銷比例為70%,高血壓、糖尿病等特定慢性病用藥報銷比例達90%,且不設起付線。長沙地區年度支付限額為560元,其他市州為420元。

同時,改革提供“基礎服務包”“增值服務包”和“個性化服務包”。基礎服務包包括健康檔案管理、預約診療等;增值服務包涵蓋慢病管理、老年人健康體檢、兒童預防接種等;個性化服務包則針對特殊需求,如上門巡診、康復護理等,參保人可自愿選擇。試點地區參保群眾不僅能在基層醫療機構享受更高比例的報銷,還能通過家庭醫生獲得健康管理、慢病隨訪等增值服務,真正實現“小病不出村”。

改革后,簽約居民的普通門診費用由按項目付費改為按人頭付費,醫保部門按月向基層醫療機構預付費用,年底根據按人頭付費總額及醫療機構實際提供服務情況,衡量醫療機構基金使用效率,對基金使用率在合理區間的,給予結余獎勵,促進醫療機構重視健康服務,同時避免醫療服務不足。

此次改革自2025年7月1日起實施,各試點地區將根據運行情況動態調整政策。湖南省醫保、衛生健康部門將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手段,加強對簽約履約、醫療行為、藥品使用的監管,嚴查虛假簽約、冒名就醫等違規行為,確保醫保基金合理使用。同時將加強對改革成效的監測評估,及時總結經驗,待條件成熟后逐步向全省推廣,讓更多群眾享受到醫保改革紅利。(記者 周曼)

編輯:楊清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