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記者劉睿徹吳曈

9月23日獲悉,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公布,武漢再次大步前進,連續3年上升,位列世界城市集群第25位、中國城市第6位。

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躍升4位,武漢經濟“含新量”穩步上升

長江日報記者查閱發現,在2018—2021年的全球創新指數中,武漢由第43位、第38位、第29位到今年的第25位,保持較快上升勢頭,成為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同時“含新量”不斷遞增的縮影。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是聯合國下屬組織,從2007年起發布《全球創新指數報告》,至今已發布了14版,報告被認為是全球經濟創新創造的風向標,也是各國經濟決策的重要參考。

全球創新指數對全球132個經濟體創新能力進行排名。中國由去年第14位上升2位,排名第12位。一般而言,創新能力指數達到前15位,就進入了創新型國家行列。

報告從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兩個方面,通過制度、人力資本與研究、基礎設施、市場成熟度、商業成熟度、知識與技術產出、創意產出等7大類81項指標,對全球132個經濟體的綜合創新能力進行系統衡量。中國在專利申請、商標申請、工業設計、高新技術出口、創意產品出口和國內市場規模等9項指標中排名第一。

132個經濟體,中國位列第12位,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超過日本、以色列、加拿大等發達經濟體;土耳其、越南、印度等中等收入經濟體在過去10年中排名上升明顯,正在改變全球創新格局。

除了按經濟體排名,報告對經濟體中的城市創新集群進行了排名,列出得分最高的前100名,中國共有20個城市創新集群進入前100名。

進入前十的城市分別為:深圳香港廣州集群,第2位,北京第3位,上海第8位;以下依次為:南京18位、杭州21位,武漢排在第25位,臺北新竹集群第28位,西安第33位,成都第39位,天津第52位。在20個上榜的中國城市集群中,武漢位列第6。

中國城市創新力集中發力,排位普遍上升。武漢上升幅度較大,上升了4位。

城市創新集群的衡量指標主要是通過PCT(《專利合作條約》)途徑申請的國際專利數量,以及科學出版物情況。武漢的PCT國際專利在全球申請份額中占0.24%,較上年增長0.07%。

知識產權新政密集出臺,強化新業態、新領域、新技術保護

記者了解到,武漢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穩步上升,與武漢近年來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密集出臺知識產權激勵政策密切相關。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今年1月,武漢市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全市知識產權保護的具體措施》,全方位強化知識產權保護。明確到2025年,武漢要建成全國一流的知識產權強市,特別加大對新業態、新領域、新技術企業知識產權保護。

今年3月29日,武漢市科技創新大會上正式發布《武漢科技創新“十大行動”工作方案》,明確未來5年武漢市科技創新主攻方向。作為重要一環,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被重點提及。其中提出要實施成果轉化加速行動。同時,推進國家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范區和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園區建設,建成一批知識產權大數據中心、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和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

9月內,東湖高新區、武漢經開區相繼出臺知識產權新政。光谷出臺“強化知識產權保護10條措施”,進一步滿足企業在專利高價值培育,應對上市風險、海外風險等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更高層次的需求,首次支持企業購買海外專利保險。車谷推出“知識產權新策八條”,每年將提供不少于2000萬元的扶持資金,對獲得國家、省、市專利、商標相關獎項的企業給予相應獎勵。

早在2017年,武漢成為國家首批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目前武漢知識產權創造質量、運用效益、保護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務環境在全國同類城市中處于領先水平,知識產權對武漢科技創新、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和社會建設的促進作用充分顯現,有力支撐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