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鍛造全產業鏈思維,讓大企業和“小巨人”協同成長、互為生態。圖為聯想武漢基地工程師正在測試手機在不同情況下的信號接收性能。長江日報記者周超攝

長江日報記者李佳

熱帶雨林中有一種獨特的“板根現象”:不依靠嫁接,一些高大的樹木長出寬大的板根,支撐起茂盛的樹冠和枝葉。

不一定要偉岸挺拔,可以低矮“不起眼”,功能單一卻也獨特的板根,幫助大樹生根,構成熱帶雨林的多樣性。

在企業的“亞馬遜”中,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完善了多樣性、差異化的經濟生態,助力產業向下生根、向上伸展。

好的產業生態鏈也是營商環境。近年來,武漢鍛造全產業鏈思維,通過“強鏈、補鏈、延鏈”,培育發展一批具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特質的“專精特新”企業,讓大企業和“小巨人”協同成長、互為生態,企業來了能活、生而能長,經濟韌性也不斷增強。

“小巨人”睿芯助力激光器核心部件國產化

專精特新企業在多個關鍵領域為龍頭企業配套

在光谷,銳科激光和武漢睿芯兩家企業的故事,見證了一條新產業鏈在武漢的誕生。

產業科學家閆大鵬剛回國創業時,國內還無法自研光纖激光器。經過多年深耕,2013年,他參與創辦的銳科激光研發出我國首臺萬瓦連續光纖激光器,結束了我國不能自主研發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的歷史。此前,高功率光纖激光器長期依賴進口,其中最核心的光纖,1米就賣100多美元。

閆大鵬看到了“生根”的緊迫性,“整合好了上游產業鏈,要多少瓦就可以做多少瓦。”同年,擔負配套使命的睿芯成立,通過多年鉆研找到了纖芯里的元素“配方”,實現了銳科激光器核心部件國產化。這一獨門秘籍,讓睿芯成為“小巨人”,也成就了銳科,成為其產業鏈上的關鍵一環。

不僅是銳科,在武漢,“小巨人”企業在多個關鍵領域為龍頭骨干企業配套,使后者完善自產元器件和材料的產業布局,這樣的事例,在高德紅外、中國信科、華工科技都能找到。

大企業激活產業鏈,配套企業共生共榮,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這是市場所需,也離不開“有為政府”。以銳科為例,去年疫后重振,在市經信部門協調下,銳科近30家供應商一周內全部復工,一條光纖激光器產業鏈又高速運轉。武漢未來科技城,安頓銳科入駐后,又為睿芯提供了人才及高成長性企業房租優惠政策,根據企業發展需要,在園區租賃場地也不斷擴充。

如今,睿芯研發團隊加緊攻關,在國內率先實現“1.5微米”波長光纖放大器核心光纖的自研能力,并通過可靠性測試,將為無人駕駛急需的車載激光雷達提升“望遠”能力。銳科今年上半年,已實現營收16.10億元,同比增長126.91%。

截至目前,武漢有49家企業被列入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他們特色鮮明,依托武漢“光芯屏端網”等優勢產業“大樹”,生出無數“板根”。

“政產學研金服用”要素平臺孵育“小巨人”

通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影響和強化整條產業鏈

1999年,從研究所辭職下海的華中大畢業生黃立,懷揣30萬元全部積蓄在光谷創立了高德紅外。從白手起家到發展出百億級市值的上市企業,黃立說,這一切得益于武漢的區位、人才優勢,發展機遇等各個方面。

彼時,企業享受了國家、省市區各級政策支持,僅將研發人員繳納的“五險一金”列入加計扣除一項,在2012年企業研發攻堅期,就為企業減稅60多萬元。同時,武漢較早開始醞釀集成電路產業的追“芯”之夢,進行人才儲備。目前,高德紅外與華中大、湖北工業大學等高校都有合作。

營商環境不斷優化,企業家更能專心致志謀發展。高德紅外從零做起實現“紅外芯”的突破,在國內首次實現以自主、可控的紅外芯片完整生產線為基礎的批量化生產,并育出“小巨人”高芯科技。

高芯科技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擁有了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的“獨門絕技”——相當于實現在一個15微米的蠶豆上做出上百萬個焊點,并讓它們之間信號能互聯互通。依托自主研發的芯片,高德紅外的探測器在全球熱成像市場的占有率躍居第二名。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除填補國內技術空白,打破國外對產業鏈關鍵節點的技術壟斷外,另一方面,“小巨人”可以通過實現小節點行業的技術突破,進而影響和強化整條產業鏈。

在另一家“小巨人”企業敏芯半導體,通過向武漢永鼎光通科技有限公司供貨光芯片,讓成立兩年的永鼎光通,在5G前傳光模塊領域,占了市場的半壁江山。永鼎光通的總經理周志勇說,在武漢光產業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個很有效的產業鏈的流轉,讓企業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完成產品研發。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目前,武漢在光器件國際市場占有率已超過12%。

在武漢,正在建設中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通過培育“光芯屏端網”產業集群,為企業不斷輸送“第一資源”;同時,政府搭建“產學研金服用”要素平臺,在孵育“小巨人”過程中,這些企業攻關項目或被列入省市重點研發計劃,或獲得各種汲養,產業鏈不斷壯大。

政策技術人才資金向專精特新企業聚集

“小巨人”正在釋放大能量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不少“小巨人”企業新招聘應屆生中武漢本地畢業生占比都在穩步提升。在睿芯,牽頭研發的正是來自華中大的光學博士團隊,同時,該企業申報的工業級高功率超快激光保偏增益纖芯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也入選了2020年度湖北省重點研發計劃(第二批)。

良好的營商環境、城市對人才的集聚效應以及日趨完善的產業鏈,共同匯聚成了對企業成長最有利的土壤與生態環境。長城戰略咨詢光谷研究院院長趙榮凱認為,以光電產業為例,武漢已經形成一條協作配套的自主產業鏈,而這與武漢深厚的光電產業優勢、多年來悉心培育及具產業科學家背景的企業家群體不無關系。

當前,省市正重點圍繞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和產業技術基礎等“四基”領域,突出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環節及關鍵領域“補短板”和“鍛長板”產品,以及國家和湖北省重點鼓勵發展的支柱和優勢特色產業,加大政策、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向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聚集。

在武漢“965”產業集群中,除“光芯屏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外,在汽車制造和服務、大健康等產業,大中小企業協作配套、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也不斷完善。

在黃陂,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武漢惠強新材專做新能源汽車需要的隔膜,產品已進入比亞迪等一線電池產業供應鏈;在國家生物產業基地里,來漢的巨頭邁瑞醫療正在扶持“小巨人”——武漢德骼拜爾外科植入物有限公司,有望在超300億元市場規模的骨科耗材領域插旗,為武漢醫療器械產業鏈“打通關節”;在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在世界各地為通信基站建設運行提供電力保障的“小巨人”華沃能源,前腳到漢,后腳就吸引了不少大數據中心用戶。外引內培,更多武漢“小巨人”企業,正在喚來或合體搭出“大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