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代表委員們表示,“十四五”期間,要從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等方面來提升我省科技創新水平,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王焰新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

  突破“卡脖子”等問題關鍵靠人才,靠具有寬厚基礎、精深專業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必須在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教學與科研實踐融合、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融合上下功夫,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在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征程中,我們要砥礪初心,勇擔使命,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化改革創新,推進自身高質量發展,使大學特色更加鮮明、整體更加協調、優勢更加突出。

  推進新能源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

  ——陳修言委員(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副總經濟師兼華中分部主任、黨委書記)

  提高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央企要發揮“主力軍”和“引領”作用。作為特大型能源央企,國家電網華中分部擔負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大政治責任、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

  我們要抓住政策機遇,發揮央企優勢,大力實施科技強企戰略,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強化重大技術攻關,打造技術創新的前沿陣地,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推進新能源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早日實現。

  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

  ——高宗余委員(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總工程師)

CB20210308220923823024.jpg

  世界建橋看中國,中國建橋看武漢,武漢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強化武漢“祖國立交橋”的優勢。

  時代在不斷發展,橋梁建設的需要在不斷變化,技術創新是我們的使命。

  創新的目的不是標新立異,而是不斷進步。作為橋梁設計者,我們要不斷研究出新的技術規范和方案,把橋建得更加實用。要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攻克工程技術難題,助力交通強國建設和區域協調發展。

  為國家科技自強自立作貢獻

  ——張錦嵐代表(中國船舶集團公司首席技術專家、七一九研究所黨委委員)

  “十四五”時期,作為扎根湖北的國家重點科研院所,我們將著力推動科技創新。立足國家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單位“核”“船”等專業優勢,開展前沿基礎技術創新和集成應用技術創新,為國家科技自強自立作貢獻。

  我們還將加強區域融合,主動融入地方經濟建設。把握國家支持中部崛起的戰略機遇,積極參與武漢市“一主引領、五個中心”建設,為湖北“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貢獻力量。

  爭當長江航運和內河郵輪旅游行業引領者

  ——張銳代表(中國長江航運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重任在肩,更須砥礪奮進。

  2021年,在“十四五”開局之年,長航集團將繼續牢記囑托,在壓力下奮起,全力踐行國家長江經濟帶戰略要求。

  我們將明確取舍、有進有退,整合資源做強做優主業,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差異化經營優勢。全面建設“江海并重、水陸聯動、綠色發展、創新引領、中國領先”的長江經濟帶區域性公司,爭當長江航運和內河郵輪旅游行業的引領者,推動長江航運綠色高質量發展。

  爭創世界一流企業

  ——談民強代表(東風汽車公司技術中心主任、黨委副書記)

  汽車產業融匯新能源、新材料和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多種變革性技術,堅持創新戰略是打造汽車強國的基礎,堅持創新發展則是我們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之舉。

  東風汽車公司將圍繞國家戰略要求,聚焦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掌握,爭創世界一流企業。

  我們還將積極與湖北各級政府、在鄂高校和院所及相關企業合作,共同打造國家實驗室、國家及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示范基地等,共同為湖北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作貢獻。

 。ê比請笕接浾咴S曠 曾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