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鄂州8月28日消息(記者鄧子依)1.5小時飛行圈,覆蓋全國90%主要經濟體,公交化貨運航班成為常態;8小時交通圈,通達亞非歐美,朝發夕至,“天涯若比鄰”,速度壓縮著物理空間,更拓展著一座城市的發展可能。

俯瞰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央廣網發 鄂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鄂州,這座曾以鋼為媒的湖北最小地級市,正憑借鄂州花湖國際機場這座全球第四個、亞洲第一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迎來了“向天空要發展”的歷史性蛻變。

今年上半年,鄂州進出口總額達167.3億元,同比激增273.9%,增速位居全省首位,“小體量”跑出了“大開放”的加速度。

“超級中轉站”助力貨通全球

“從飛機落地到消費者餐桌,最快僅需半天。”8月26日上午8時許,一批來自印度洋的青蟹隨“加爾各答——鄂州”貨運航班降落在鄂州花湖國際機場,機艙門剛打開,冷鏈貨車便精準駛到艙下,經過理貨、報關、裝車等系列流程,在兩小時內裝滿青蟹的貨車駛出機場,直奔上海商超。

貨物在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北貨運區公共國際貨站裝車(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這座“超級貨物中轉站”的效率不止于此。鄂州空港貨運有限公司貨站管理部負責人劉晨璐介紹,貨站深度對接武漢海關系統,出口貨物實現“自動運抵、秒級放行”,針對進口生鮮開辟“極速通道”,支持運輸途中預清關。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首創的“空空中轉”模式,更將國際轉國際貨物通關轉運時間縮短至5小時,較傳統模式效率提升60%。如今,通過與武漢天河國際機場“雙樞紐聯動”、與光谷城市貨站“安檢互認”,地面駁運時間再減40%,一張高效協同的區域航空貨運網絡已然成型。

夜間的鄂州花湖國際機場貨運繁忙(央廣網發 鄂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每天凌晨,花湖燈光燦若星河,近百架貨機在夜色中吞吐著來自五大洲的貨物。目前,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已累計開通貨運航線104條,覆蓋54個國內航點與48個國際航點;全貨機起降超6.6萬架次,貨郵吞吐量突破200萬噸,國際貨郵占比超43%,一條條“空中絲綢之路”,將湖北與全球緊密相連,鄂州“空港新城”地位也持續夯實。

“鄂州速度”孕育跨境電商新生態

鄂州花湖國際機場的“快進快出”,不僅讓生鮮、精密儀器實現“隔日達”,更催生出“臨空產業”的集聚效應——緊鄰機場的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產業園,正成為“買全球、賣全球”的新起點。

在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產業園的直播中心,來自巴基斯坦的主播阿布正在TikTok直播間向北美消費者推薦無人機,他手中的無人機產自汕頭,卻從鄂州飛向了世界。“現在下單,今天下午上飛機,隔日就能送到家!”

主播阿布在直播間向消費者推薦無人機(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阿布所在的團隊,由武漢創業者錢嶺、張磊組建。今年5月,兩人還是跨境電商“門外漢”:“想做直播電商,聽說鄂州有機場能直飛海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考察。”

讓他們意外的是,鄂州臨空經濟區跨境電商專班工作人員連續3天陪著他們跑貨站、理流程。“從注冊公司到對接海外倉,連員工公寓都幫我們協調好了,3天就理清了‘直播-打包-清關-發貨’全鏈路。”

電商主播在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產業園內進行直播(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兩個月后,這個最初只有2人的小團隊,已壯大至15人,銷售額突破20萬美元。

這樣的“鄂州速度”,在產業園里隨處可見:1個月“長”出濕地公園、戶外咖啡廳,2個月立起創客中心,跨境賣家孵化中心40余間辦公室開啟入駐一周即爆滿。

電商主播在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產業園內進行直播(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產業園負責人畢微介紹,自今年4月30日運營以來,園區已累計接待來訪3371次,洽談企業超600家,成功注冊簽約企業258家,其中62家重點企業已正式入駐;累計舉辦跨境電商培訓、產業帶對接活動12場次,貿易額超3.1億美元,“跨境電商+產業帶+空港經濟”的融合發展新模式初顯成效。

“花湖精神”破解騰飛密碼

“鄂州在哪里?”“鄂州憑什么?”“鄂州為什么能?”回望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從無到有的歷程,這三個疑問曾縈繞在許多人心中,而鄂州以一座城市的實干與信念作出了響亮的回答。

電商主播在中國(鄂州)跨境電商產業園內進行直播(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鄂州在哪里?”它地處長江中游、武漢都市圈核心區,是湖北連接長三角與珠三角的“空中節點”,更是我國中部地區對接全球的“貨運門戶”。

“鄂州憑什么?”憑的是花湖國際機場“5小時國際中轉”“秒級通關”的效率,憑的是跨境電商產業園“60天從零到全球”的活力,憑的是“空鐵公聯運、快聯快通”的立體交通網絡。

“鄂州為什么能?”答案藏在“花湖精神”里。2018年2月機場獲批、2019年2月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2020年5月正式開工、2022年7月投運,短短4年多時間,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從無到有,創造了中國民航機場審批最快、建設最快的鄂州速度,開創多項全國之最、行業第一;臨空專班“保姆式服務”、園區“一周滿租”的熱度,更印證著這座城市“敢闖敢試、善作善成”的勁頭。

鄂州花湖國際機場沙盤(央廣網記者鄧子依 攝)

在機場綜合樓的沙盤前,亞洲首個專業貨運樞紐機場的全景盡收眼底:工字型轉運中心盤踞其間,兩條遠距跑道如巨龍伸展,塔臺似蠟梅綻放。如今,機場樞紐功能持續釋放 “磁吸力”,帶動臨空產業加速崛起。截至7月,鄂州臨空經濟區已累計引進簽約億元以上臨空產業項目288個,現代物流、高端制造、醫療健康等產業加速集聚。

作為湖北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重要支點,鄂州花湖國際機場正從“綜合貨運樞紐”向“全球供應鏈樞紐”跨越,推動鄂州邁向開放最前沿。

從“鋼城”的單點產業到“港城”的全球鏈接,從“湖北最小地級市”到“亞洲貨運樞紐”,鄂州的騰飛,不僅是一座城市的轉型故事,更是中國內陸城市“向天空要空間、向開放要動能”的鮮活樣本,讓“活力中國”的脈搏在長江中游愈發強勁。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