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瞰雙柳長江大橋施工現場。(湖北日報通訊員 徐瑞伸 攝)

中鐵大橋局項目總工程師黃輝(左一)在貓道上作業。(湖北日報通訊員 周瑜 攝)

編者按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之年。從隆冬出發,赴一場新春的約會,湖北日報今起推出《新春走基層》專欄,記者們奔赴各處滾燙的新聞現場,去觸摸荊楚大地的奮斗脈搏,記錄熱氣騰騰的美好生活。

臘月寒冬,春節將至,年味漸濃。此刻行走荊楚大地,大橋、港口、船閘等項目火熱推進;機場、高鐵、高速建設正酣。“九省通衢”湖北,不斷暢通中部大通道,正在成為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有力支撐。

“風真大、真冷!”200多米高空的貓道上,江風從耳邊呼嘯而過,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得搖搖晃晃,還得用手扶著框架眼鏡防止被風吹掉。中鐵大橋局項目總工程師黃輝帶著3名工人,跟著索股向江中心走去,卻好似如履平地。

1月13日8時58分,新港高速公路雙柳長江大橋南岸鄂州側,噼里啪啦的鞭炮聲、煙花聲響起。212米高的南岸主塔貓道起點處,重達69噸的大橋首根主纜索股緩緩向北岸延伸。

主纜,被稱為大橋的“生命線”,主要作用是拉住橋面、形成支撐,將整座橋的重量分布到主塔和錨碇上。首根主纜索股過江,意味著大橋進入主纜架設階段,向大橋合龍邁出關鍵一步。

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網G9906武漢都市圈環線重要組成部分,雙柳長江大橋建成后,武漢市新洲區至鄂州的車程將從1個半小時縮短至5分鐘,拉近陽邏國際港到花湖國際機場的時空距離,有利于進一步暢通中部大通道,釋放經濟活力。

從貓道起點處眺望對岸,兩條4米寬的貓道在江面劃出長長的弧線,長達1700多米,形似“天梯”。俯瞰腳下,滾滾長江上船舶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貓道最高點到最低點高差有140米,坡度較陡,人走在上面必須彎曲膝蓋,弓著身子,才能扎穩步子。

“主纜架設要求氣溫在10℃以下,一般在冬季。”黃輝工作了20年,在湖北參建的長江大橋就有4座。這種臘月寒風、百米高空的作業場景,他早已習以為常。

這次令他頗有新鮮感的是,主纜架設多了些科技范兒。“高差不能超過1個指甲蓋寬。”黃輝介紹,首根索股是基準索股,其精度決定主纜最終線形的精度,調索誤差上下游相對高差要控制在毫米級。這次索股使用了智能牽索器進行牽引,能即時判斷索股是否跑偏以及脫軌,同時根據監測的索股邊界判斷是否“散絲”,不需要工人一直跟著索股“跑”。

主纜里也藏著智慧:每根主纜中有3根智慧索股,內含應力、溫度與濕度3種傳感器,實時監測主纜健康狀態。主纜中還設置了中央通風管道,用于除濕通風,可延長主纜使用壽命,這也是國內首次在橋梁主纜上應用。

10時28分,首根索股成功抵達對岸。“白天牽引、夜間調索。”黃輝說,白天能完成4至6根左右索股的牽引任務。晚上12時,他還要和30多名工友一起,對所有索股進行調整、校核,一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4時。

今年春節,中鐵大橋局項目部70多名工人將堅守在施工一線,為沖刺大橋如期合龍大干快干。(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通訊員 柳濤 周瑜 實習生 李姝曦)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