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可24小時不間斷工作 一天能完成800組實驗 “宜昌造”機器人拿到新加坡訂單

宜昌青葵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南江(中)指導工程師組裝AI化學機器人。

“兩條全自動機械臂,就像實驗人員的兩只手,能自動完成試劑進倉、精準加樣和調配。只需設定好反應參數,單臺一天能完成800組實驗。”8月25日,位于宜昌市點軍區橋邊鎮的宜昌青葵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董事長陳南江博士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介紹。

這臺正在組裝的無間斷全流程有機合成機器人,將于9月底完成調試,隨后發往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材料工程研究院,實現“宜昌造”AI化學機器人首次出海。

“該產品此前已在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投入使用,新加坡科技研究局今年3月份在上海交流時非常感興趣。輾轉聯系到我們后,達成合作意向,并于今年5月份在新加坡簽訂了合作備忘錄,10月交付首臺,剩余的在明年交付。”陳南江說,為了接納這批漂洋過海的“客人”,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正在籌建新的實驗室。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是新加坡主導科技研發與產業創新的法定機構,也是該國最大的綜合性科研機構。這批AI化學機器人,將用于新型材料(如催化劑、高分子材料等)的合成與篩選,幫助科研人員快速開展大規模反應條件篩選。

“從全世界來看,機器人替代人工做實驗已是大勢所趨。我們非常有信心打開當地市場,目前正在與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等高校接洽。”陳南江介紹,這款機器人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開展有機化學合成實驗,能精準完成固體稱量、液體處理、反應監測、結果分析等流程。

除了大幅提高實驗速度外,機器人在精度、安全性方面也更有保障。“最優秀的實驗人員誤差率在3.5%左右,而這款機器人能將誤差率控制在2%以內。”陳南江說,“有機合成存在爆炸風險,用機器人做實驗,即使發生事故也不會影響人身安全。”

目前,青葵化學機器人產品已在化工、醫藥等領域應用,大幅提升了企業科研效率。青葵公司正在籌建的“超級智能化學合成云實驗室”,則是從“賣硬件”向“賣服務”的跨越。

“很多基礎實驗是有共性的,已經做的實驗數據存儲到云端,經過大數據分析可以直接為企業產品研發提供參考。結合大量的實驗數據,還可以通過算法對反應策略進行優化,大大縮短新材料和新藥品的研發周期。”陳南江對云實驗室充滿信心。(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凱 通訊員 熊向華)

編輯:左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