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世界第二、國內最長環線地鐵在武漢開工”的新聞,在網上再次掀起了關于“一城獨大”的熱議。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一城獨大”并非武漢獨有,當強省會時代來臨,中西部和東北各省都在加強省會城市的建設。與此同時,發展非省會城市,促進區域經濟往更平衡、更協調方向發展,也成為多地共識。
武漢“一城獨大”?
武漢是湖北省省會,不僅是中國的地理中心,也是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及綜合交通樞紐,還是中部地區唯一的副省級城市。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武漢列為超大城市。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武漢要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為什么說武漢在湖北一城獨大?2019年,武漢GDP為16223.21億元,占湖北省經濟總量(45828億元)的比重超過1/3;而湖北省其他四個地級市的GDP(襄陽市4837億、宜昌市4562億、荊州市2337億、黃岡市2284億)加起來才14020億,武漢比其他四地之和還多出3000多億,相當于多出了一個山東威海市的水平,其實力是湖北省內其他城市無法撼動的。
“武漢是不是真的獨大,這要看跟誰比!痹诤笔≌稍兾瘑T、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看來,放在全國范圍看,特別是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相比,武漢“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強”。
秦尊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發展不夠、不協調、不充分仍是湖北最大的實際。要解決這一問題,不是要武漢放緩發展的腳步,而是要讓襄陽、宜昌等省內其他城市發展得更快些。
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在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上指出,武漢之于湖北,相當于上海之于長三角。未來五年,湖北要旗幟鮮明地支持武漢做大做強,充分發揮武漢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的龍頭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10大省會城市首位度超30%
事實上,“一城獨大”并非武漢獨有。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四川、黑龍江、吉林、陜西、寧夏等中西部省份和東北地區都存在省會城市“一城獨大”的現象。
比如銀川和長春。2019年,寧夏省會銀川的GDP為1897億元,占全省比重超過一半,達到50.6%;吉林省會長春GDP為5904億元,占全省比重達到50.3%。這兩地的“獨大”程度比武漢更重。此外,西寧、哈爾濱、成都、拉薩、西安、武漢、蘭州、?诘8個省會城市的首位度(即:首位城市占全省經濟比重)也超過了30%。
“省會城市一城獨大在我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具有一定普遍性!比A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陳波指出。
陳波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強省會城市確實是吸收了全省最好的資源在發展,同時包括交通擁堵、房價高企、資源緊張、區域發展不平衡在內的大城市病也正困擾著這些強省會城市。但不得不承認,正是它們才為所在省份留住了更多優質資源。
陳波說,如果一個省沒有任何一個可以匹敵沿海發達地區的城市,起不到招商引流的聚集作用,不能提供效率更高的公共產品,不能使公共治理受益更大,省內其他“小兄弟”只會更窮,也就無法引領整個省域經濟的崛起了。
秦尊文也認為,衡量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中心城市的實力是重要標志。沒有中心城市強大的資源吸附集聚能力和輻射帶動引領作用,整個區域很難快速發展。
中西部要發展非省會城市
但“一城獨大”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長期呼吁“湖北要讓襄陽、宜昌發揮更大作用”的湖北省政協常委葉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西部有條件的省區,要有意識地培育多個中心城市,避免“一城獨大”的弊端。
葉青說,在沿海地區,一般是非省會城市經濟規模大于省會城市。比如深圳GDP大于廣州,泉州大于福州,蘇州大于南京,大連大于沈陽。中西部地區也要在不影響省會城市發展的同時,把一個省的老二、老三發展起來。
近期,中西部地區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也發出了“發展非省會城市”的信號。
強省會特點鮮明的四川省提出,“十四五”時期,要促進全省發展主干由成都拓展為成都都市圈,提升極核新能量,要在環成都經濟圈、川南和川東北經濟區分別形成全省經濟副中心。
湖北在制定十四五規劃時亦提到,要發揮好武漢輻射引領作用,帶動武漢城市圈,聯動“襄十隨神”城市群和“宜荊荊恩”城市群,構成湖北的整體發展。
葉青表示,與過去的“一主兩副”戰略相比,湖北的“一圈兩群”新戰略首次提出宜昌、襄陽城市群的概念,這是一個進步。
“我覺得宜昌城市群應涵蓋荊州、恩施、神農架,襄陽城市群應涵蓋荊門、十堰、隨州,這樣的設置更能夠體現長江經濟帶與漢江經濟帶的發展需要!比~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