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屯昌縣青少年活動中心里飄出鋼琴聲。8歲的張欣妍坐在琴凳上,小手在琴鍵上磕磕絆絆地跳著,周巧英老師在旁邊,輕輕把她蜷著的手指掰開:“像捧著顆小雞蛋,放松些——對嘍,再試一次。”一曲簡單的《我愛唱歌》彈完,小姑娘仰起臉笑,額前的碎發浸著薄汗:“周老師,我剛才數對拍子啦!”

這溫馨的一幕,是屯昌縣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開辦暑期公益興趣班的日常。從7月14日到8月8日,28個免費興趣班在這里分兩期開課,鋼琴、書法、國際象棋、舞蹈、籃球……721個孩子像追著花蜜的小蜜蜂,把活動現場擠得滿滿當當。

“以前總覺得孩子接觸藝術的機會少,前些年我們這里增加了鋼琴,暑假、寒假我們都有開課。”周巧英老師擦了擦琴鍵上的指紋,眼里帶著笑意,“之前,有個男孩剛開始連琴蓋都不敢碰,現在能跟著節奏打拍子。這些孩子心里藏著好多光,就看有沒有機會讓他們亮起來。”她每天都會在教案本上記著每個孩子的進度:“配巧的節奏感再加強,欣妍身體律動不錯……”在她看來,青少年活動中心這棟樓不僅僅是屋子,更像個新時代文明的“轉換器”,把藝術資源變成了孩子觸手可及的快樂。

而這樣的溫暖場景,早已在屯昌縣8個鄉鎮的文明實踐站所鋪開。7月7日起,愛心托管站陸續開課,與暑期興趣班形成“城鄉聯動網”,讓沒空照看孩子的家長們吃下“定心丸”。

7月14日上午,在坡心鎮關朗小學愛心托管站內,留守兒童王光俊在教室內學習文明禮儀等文化課程,下午他便在室外開展體育拓展活動。“如果不是在托管班,可能他就在家里幫我們干農活,或者跟同學去抓泥鰍了。”爺爺王清隆說,“現在托管站管學管開心,晚上接回家時,孩子嘰嘰喳喳分享學習生活,我們很放心。”

據了解,這次愛心托管服務從7月初持續到8月中旬,將近40天的守護,300多個孩子在這里不僅能得到基礎照管,更能跟著興趣班的老師學本領。托管站的課表上,“心理教育”和“文明禮儀”挨著,“文體活動”后跟著“素質拓展”。“我們不想讓托管變成‘看管’,興趣班就是給孩子們的‘成長加餐’。”坡心鎮關朗小學愛心托管站站點班主任曾靖云說。

為了更好地照顧孩子,共青團屯昌縣委員會暑假前向全社會招募愛心托管班授課老師,要求報名參加的老師都有相對應的教師資格證。目前,有25名老師參與第一期愛心托管班的教學,18名志愿者輔助托管班的管理運行,利用老師的特長,充分將全縣8個鄉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點各方資源串了起來,共青團屯昌縣委員會工作人員王小妹說:“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孩子們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的屋檐下,暑期興趣班和愛心托管的結合,藏著最實在的民生溫度。它解決了家長的“看護難”,更讓孩子的暑假有了不一樣的底色——不再是漫山瘋跑或對著電視發呆,而是在琴聲里識譜,在墨香中認字,在棋盤上學會思考。

周巧英說:“這些課或許成不了他們未來的路,但至少能讓這個夏天,成為他們心里一段亮堂堂的回憶。”而這,正是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扎根基層的意義,把惠民的事做細,把成長的路鋪寬,讓每個孩子的假期都值得期待。(來源:屯昌縣委宣傳部)

編輯:蔡文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