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昌江黎族自治縣政務服務中心新設立的鄉音窗口,65歲的李阿婆用哥隆話詢問如何辦理老年優待證,工作人員同樣以親切的鄉音回應。不到10分鐘,李阿婆就順利拿到了證件。
這一溫馨場景,正是鄉音窗口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該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平時工作中經常遇到不熟悉普通話、不會操作電腦的群眾。為此,該中心主動貼近群眾需求,專門設立鄉音服務窗口,選派熟練掌握哥隆話、黎話、軍話等本地方言、同時業務能力過硬的工作人員,為群眾提供更貼心的辦事服務。
此外,該中心還持續完善適老服務,設有自助飲水區、休閑等候區,方便群眾休息,并提供輪椅、放大鏡、醫療箱、血壓測量儀、雨傘等一系列便民設施,以細致入微的服務傳遞政務溫度。
昌江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將以鄉音窗口為起點,繼續推進多民族文化融合,讓每一道鄉音都被聆聽、被尊重。這一創新不僅是溝通方式的升級,更是政府服務從“管理”走向“共情”的體現。同時貼近百姓需求,推出更多有溫度、高效率的服務舉措。(記者 劉陽秀)
編輯:付美斌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