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海口4月7日消息(記者付美斌 實習記者姚燕梅)清晨六點,海南省澄邁縣金江鎮的薄霧還未散盡,56歲的王阿叔已騎著電動車駛入菠蘿基地。

成排的菠蘿植株間,他用手輕輕摩挲著泛金的果實,咧嘴笑道:“這茬‘手撕菠蘿’的果品不錯,要是市場行情好,價格至少翻一番!”不遠處,智能水肥系統的噴頭正旋轉著灑出水霧,在朝陽下劃出七色彩虹。

這是海南菠蘿產業升級的縮影。作為全國最大的熱帶菠蘿產區,海南正將“小菠蘿”做成“大產業”。

打造“高產樣板”

據《中國植物志》記載:“鳳梨俗稱菠蘿,為著名熱帶水果之一。”日常所見的鳳梨是中文正式名,菠蘿是俗稱。

記者走訪了解到,從海南臨高到瓊海,連片的新型種植園里,金鉆鳳梨、芒果鳳梨等新品種替代了傳統品種菠蘿,像王阿叔這樣的“老把式”變身“新農人”,手機里存著技術員的微信,記賬本上記著電商平臺的訂單號。

走進位于臨高縣、澄邁縣的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菠蘿種植基地,連片種植的“金鉆鳳梨”等新品種植株健壯,碩大的果實已進入成熟期。

農戶采摘成熟的菠蘿(央廣網記者 付美斌 攝)

海南天地海膠農業投資有限公司東風基地負責人王忠庚介紹,公司通過優化種植模式,確保菠蘿優質高產,18個月左右鮮品開始上市。

位于澄邁縣的澄邁恒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基地內,600畝菠蘿同樣長勢喜人。通過“生物菌肥改良土壤+物理防蟲+人工除草”的生態種植模式,其產品連續多年獲得中國綠色食品認證,每斤地頭收購價比普通菠蘿高出不少。

澄邁恒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俊紅告訴記者,去年種植的菠蘿每畝產量達5500斤,畝產值有18000元—20000元。今年,有的菠蘿單品地頭收購價甚至接近6元。

黃俊紅介紹,他們公司的基地種植了金鉆鳳梨、西瓜鳳梨、芒果鳳梨、冬蜜鳳梨等新品種,在今年清明節前后迎來豐收季。

結出“共富果”

眼下正是樂東黎族自治縣金菠蘿產銷旺季。在樂東尖峰金菠蘿種植基地,菠蘿在微風吹拂下散發出陣陣果香,村民們忙著采摘、搬運。

農戶展示收獲的菠蘿(央廣網發 許爾生 攝)

龍頭企業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積極構建“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土地流轉、訂單種植和務工吸納等方式,帶動周邊村莊上千戶農民參與產業鏈,其中脫貧戶年均增收約4萬元。

在澄邁恒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培訓基地,每季度舉辦的“田間課堂”已培養一批掌握標準化種植技術的農民技術員,這些“土專家”又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家庭農場,形成“技術擴散效應”。

“以前種菠蘿靠天吃飯,現在公司包種苗、包技術、包收購,我家10畝地年收入翻了五倍。”澄邁縣橋頭鎮農戶王大姐的喜悅,折射出產業化經營帶來的實效。

澄邁恒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向農戶提供種苗及免費技術指導,并且幫助聯系銷售渠道。“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的致富!”黃俊紅說。

前不久,海南省農業農村廳在臨高縣圍繞鳳梨全產業鏈發展情況開展實地調研,并在臨高縣數字農業指揮中心召開座談會。會議要求,加強鳳梨產銷對接,針對菠蘿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加強產銷聯動,完善銷售渠道,通過舉辦全國菠蘿產銷對接大會等方式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合作,提高“共富果”市場競爭力。

擦亮金字招牌

放眼全島,海南菠蘿產業正呈現“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

行業調度數據顯示,海南菠蘿產業已形成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格局。2024年全省種植面積突破36萬畝,總產量達71萬噸,總產值36億元,是全國第二大產區。其中,臨高、澄邁等主產區通過政策扶持與技術創新實現跨越式增長,全國首個可溯源鳳梨碳足跡系統落地海南,鳳梨酵素、果纖維等高附加值產品研發推動產業鏈附加值提升5至8倍。

產業布局方面,形成了以瓊海、萬寧、澄邁、臨高為核心的四大優勢產區,并建成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挑選出的鳳梨被貼上商標銷往市場(央廣網發 受訪企業供圖)

在品牌建設上,海南天地人生態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澄邁恒怡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澄邁恒怡果蔬配送有限公司等企業被列入“海南鮮品”品牌名錄,得以借勢營銷。

“海南菠蘿”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工程持續推進,全省已培育“天地人鳳梨”“橋頭富硒菠蘿”等7個知名企業品牌,電商渠道銷售額占比提升至28%。同時,產業鏈不斷延伸——菠蘿果脯、NFC果汁、菠蘿酶提取物等深加工產品年產值突破15億元,海墾集團更投資建設了全國首條菠蘿纖維環保材料生產線。

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熱帶果樹研究所專家指出,隨著RCEP政策紅利釋放和自貿港加工增值政策落地,海南菠蘿產業正從傳統種植向“標準化生產+精深加工+跨境貿易”轉型。

隨著冷鏈物流體系完善和數字農業技術普及,這顆“熱帶金果”有望為海南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編輯:索迪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