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距今約5300年至4300年,是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一支十分重要的考古學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重要實證。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聯合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推出的“玉韞古國——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正式開展,210余件/套良渚文化精品文物集中亮相。
玉器是良渚文化最重要的物質與精神文化的代表,反映了以神權為紐帶的文明模式,其中,玉琮是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它外方內圓,中部貫穿,形制莊重而神秘;四角施刻神人獸面紋,用以溝通天地人神,蘊含著良渚先民的宇宙觀念和精神信仰。這些玉琮既是祭祀儀式中的重要禮器,也可佩戴、手持或陳設,融入了社會生活的多個層面。以玉琮為代表的良渚玉文化被后世借鑒吸收,包括河北在內各地留存的古代玉器遺珍,都顯示出良渚玉器的深遠影響。
據介紹,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30日,觀眾實名預約進館后免費參觀。(記者 祁雅斌 高楊)
編輯:李瑤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