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6年來,河北自貿試驗區積極打造制度創新“河北樣本”
深耕改革試驗田 打造發展增長極
首單!河北自貿試驗區曹妃甸片區企業津港國際物流公司完成船舶發動機零備件保稅維修首單業務,標志著片區業態創新實現再突破。
首創!河北自貿試驗區正定片區在全國首創“免費ODI(對外直接投資)備案”服務模式,破解企業“出海難、出資難、合規難”三大痛點。
首飛!在河北自貿試驗區大興機場片區,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至巴黎全貨機包機實現首飛,為河北與歐洲跨境電商業務往來搭建起全新“空中橋梁”。
今年以來,河北自貿試驗區捷報頻傳。一個個“首單”“首創”“首飛”,標注了河北自貿試驗區敢為人先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鮮明印記。
河北自貿試驗區涵蓋雄安片區、正定片區、曹妃甸片區、大興機場片區四個片區,是全國唯一一個跨省市的自貿試驗區。2025年8月30日,是河北自貿試驗區第6個生日。
6年來,以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為抓手,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河北自貿試驗區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努力打造制度創新試驗田和經濟發展增長極。
“一鍵遷移”,北京企業落戶雄安“一次都不用跑”。
“線上提交,省心省力。”5月22日,北京格登萊恩電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德輝用這8個字概括他辦理企業遷移的感受。他說,辦理企業遷移不用在遷出地和遷入地之間往返多次,節省了大量時間和資金成本。
企業獲得感的背后,是雄安片區推出的企業跨省市“一鍵遷移”集成服務新模式。
雄安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新模式下,他們把企業遷移過程中涉及的企業登記、涉稅業務、公章備案等環節進行整合,并保留企業原名稱、原資質,實現原文書互認及原業務延續,極大方便了遷移企業。新模式落地后,截至今年6月底,300余戶企業通過跨省市遷移體系落地雄安片區。
創新發展,制度先行。
河北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改革開放試驗田作用,推出一大批基礎性、開創性改革開放舉措,形成制度創新的“河北樣本”。
首創國產混礦期貨交割新品種,率先落地“數幣貸”企業融資工具,津冀自貿試驗區海事政務業務實現跨域通辦……截至2025年8月,河北自貿試驗區形成各類制度創新成果266項,其中全國首創性案例4項,7批共135項制度創新案例面向全省推廣。
在河北自貿試驗區四個片區,四個綜合保稅區如明珠鑲嵌其中。各片區利用“雙區疊加”優勢,積極創新“保稅+”業態,拓展了開放型經濟新賽道。
今年6月,在中鴻信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季拍賣會上,河北首單批量回流的境外文物以跨區域展示的形式亮相,最終14件文物實現意向成交。
作為這批文物的物流承運方,藝庫(河北)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曉博對正定片區首創的文物郵運進口保稅展示新模式贊不絕口:“它打通了文物進境的快車道,便利實在!
以往,正定片區的保稅展覽品進境只能依賴國際直航進口,航線限制導致許多國家的文物難以直接運抵。
如今,片區攜手海關首創了國際郵路進口通道。文物經國際航班抵達首站后,在海關監管下由專車運至石家莊國際郵件互換局,以“區內物流貨物”方式申報進境,直達綜保區保稅倉,可暫緩繳納關稅和增值稅,顯著提升通關效率、降低企業成本。
6年來,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全面推進、積厚成勢,河北自貿試驗區活力奔涌、動能澎湃。
深入落實關于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的意見。生物醫藥研發用物品進口“白名單”、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等政策相繼落地河北。
高標準對接國際經貿規則。河北積極落地國務院首批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試點措施。石家莊國際郵件互換局實現國際郵件、國際快件、跨境電商“三關合一監管模式”,空運郵件、快件及跨境電商9610業務均實現6小時內放行。曹妃甸片區開辟外籍船員辦理簽證證件“綠色通道”和“緊急通道”,確保到港船舶“零等待”、離港“零延時”,共為外籍船員簽發簽證427人次。
著力培育優勢產業。康譽醫療、百洋醫藥、大金風電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建設,既夯實了產業發展的基礎,又豐富了制度創新的應用場景。
穩步建設自貿聯動創新區。全省14個開發開放區域與河北自貿試驗區建立聯動創新區。正定片區會同石家莊高新區、石家莊經開區推出跨區域“一照多址”“一證多址”改革,實現“一證照通三區”。
制度創新破解堵點,要素流動激活市場,產業集聚夯實基礎,河北自貿試驗區走出了一條以開放促改革、以創新促發展的路徑。
6年來,這片熱土交出一份沉甸甸的答卷:自掛牌設立至2025年7月,河北自貿試驗區以全省萬分之六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同期全省18.1%的實際使用外資和12.9%的外貿進出口。(河北日報記者 馮 陽)

關注精彩內容